《親愛的伽利略》是一部很女生的電影,那種姊妹間的情感可能女生會更能體會,還有如果有過外國留學的經驗的人也更能感受,雖然我以上皆非,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種公路旅程成長的主題,推薦給有著相似經驗或者喜歡這個主題的人(不管男生或女生)看。
然後這部片把泰國女孩拍得很迷人,像是聽到「轟隆」然後配合演出的那段、還有在異國穿上泰國傳統服裝表演舞蹈的樣子,因為 Tai & Toey 的完美演出,泰國女孩真的有夠可愛的
看片的時候,其實是沒字幕的,不意外,讓人灑淚的歌詞啊
《親愛的伽利略》是一部很女生的電影,那種姊妹間的情感可能女生會更能體會,還有如果有過外國留學的經驗的人也更能感受,雖然我以上皆非,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種公路旅程成長的主題,推薦給有著相似經驗或者喜歡這個主題的人(不管男生或女生)看。
然後這部片把泰國女孩拍得很迷人,像是聽到「轟隆」然後配合演出的那段、還有在異國穿上泰國傳統服裝表演舞蹈的樣子,因為 Tai & Toey 的完美演出,泰國女孩真的有夠可愛的
看片的時候,其實是沒字幕的,不意外,讓人灑淚的歌詞啊
對許多台灣觀眾來說,關於泰國電影的印象是陰森而且特重因果教示的鬼片,起初我也是這樣啊,不過在看過【下一站說愛你】才發現到泰國的愛情電影也是別具特色,後來又一連看了【你好陌生人】、【初三大四我愛妳】,真的是啊,泰國的純愛電影就是具有一種特別溫馨的暖意,讓人發自心底升起溫溫暖意。續考古一下,2008年 引進的【愛在暹邏】就已經有口皆碑了,不過看到雄影網站上的資料,原來【小情人】才算是開啟這串校園愛情電影的風潮,【愛在暹邏】和【小情人】都想找來看。而這部【戀愛季節】原來就是【小情人】導演Nithiwat Tharatorn的作品,是說前面看了一些泰愛片,但是以校園青春為背景的,本片還真的是我第一部看到。(考古到原來我最早看到的泰國片其實跟這兩種片型都沒什麼關係)
故事敘述一位男孩 Pom,因為心儀心中的女孩 Dao,為了想要跟心中完美的女孩有機會接觸到,偷偷瞞著家人報考了音樂學院,不過在學校中,還沒認識到遇到夢中女孩時,卻不期而遇的認識到另一位女孩 Aom,因為和這位女孩在樂團中分別擔任鼓和鈸的位置,彼此之間不知不覺中發展出一股默契(看他們站在樂團後方多登對!!!),而 Aom 的活潑大方也真的很讓人動心,可是在此之際,夢中的女孩卻真的出現在眼前越靠越近了了,徘徊在兩個女孩之間,男孩左右為難不知是好,而辜負了父親的期待,對他又是個難題….
三角戀情的人物設定如此,其實大概上不是什麼新鮮事,我想這樣的設定跟許多小學男生情竇初開的經驗都有關,小學男生或女生應該都有,總會發現到自己除了喜歡功課好的同學外,卻也還有一位是活潑有話聊的同學,氣質女孩和活潑女孩之間也有點像是女生中的負責任的好男人跟壞壞的壞男人,總之這也是反映到人類對於安穩/冒險的雙趨擺盪。在漫畫中桂正和的【電影少女】有著相似的設定,後續的後宮之作【草莓 100%】也是原本照抄 XDD
雖然如此,本片以音樂作為背景的主題,一開場的音樂呈現真的就讓人想看下去,導演對於音畫對位的表現相當拿手。特意選擇這樣的背景,導演自己對於音樂相當有信心
為了要早卡位的原因,早上早早就起來了,不過上山前肚子還餓餓的,先去洛陽街那麵店吃麵(這麼早就開了?!因為那有24Hr在run的店家!!!),魯肉乾麵的麵條相當多也相當大碗,比較起來比一般的早餐店要來的划算,不過上山後我還是餓了,而且還已經離開文大那的補充站了說
騎了半天,總算在第二停車場停下來,早起是對的,我停車的時候也只有一隻手只能數的數量,我大概是第二還第三台吧,不過離開時鐵定不會是這樣!!!
對了,今天早上其實霧很大,雖然不至於「沈默之丘」、「迷霧驚魂」那般,但也怕到上面天空不作美,所幸多慮,上頭好的很啊
途中有經過花博展場竟然也是一早就有人來排隊了,呆玩人真的就是沒啥地方可去啊,到處都是人擠人 ╮(﹋﹏﹌)╭
好熟悉的景物上到報紙頭條了
沒想到因為這樣的原因看到以前服役呆過的地方
通資處長少將被吸收間諜,代誌還不是普通的大條耶
然後企畫已久的想跟那時的朋友聚聚似乎也同時流產了 哭哭
(原來這雷達站超威的…三度空間搜索,直接指揮戰機、飛彈、防砲,所以戰時應該是第一個被摧毀的目標,最先做砲灰的地方吧,然後本單位想要到軍械室拿步槍防衛時,還來不及打開就被摧毀了吧,天殺的那真的很難開!!!不過也不曉得本單位還在嗎?)
為自己的付出情愛和自尊,受辱而痛? 這些不算是愛吧得到他,你也不一定會比較好別再無病呻吟了這世上的愛情,沒有一份,不是夾雜著自私/比較/情緒化/喜新厭舊而成的,也不是什麼特別或恆永的東西也沒有所謂最愛,完全是沒事找事做而已99.99%的人最愛的還是自己的自尊和感受被人愛慕其實是種羞恥,修行者皆避之危恐不及
但有些人就是要迎合大家
而且要裝出美麗和親合假象,把自己拱成萬人迷,而且自己還推波助瀾
這些傻子,完全搞不懂人心的髒,還攬髒污來抹身為樂不曉得他人一動情念,未來世可能就要和此人一直糾葛不清下去
愚蠢至極,自己也沒真材實料,跟數以千萬計的人情感糾葛
也沒法帶什麼正面給對方,就在輪迴混,也浪費無數人時間,彼此什麼也沒得到
有點可悲
(最後兩段是形容某類型的人,像些明星,或平常常見的一些人)
圖書館看到在架上,拿起來閱讀,不一回也就看完了,舊譯本唐山版的因為躺很久,始終念不完,所以閡上書頁的時候,真的有高興的感覺,總算啊
看舊譯本的時候,不能卒讀下去主要兩個方面,第一個是 Sontag 本人實在太博學多聞了,她旁徵博引的許多攝影家不只當時學識澆薄的我連聽都沒聽過,更何況看過他們的作品?然後這本「論攝影」的書是沒有圖片的;另外一點則是譯文的問題,譯者熱情有餘,然才學有其侷限,所以可能就算本書有附圖,可能還是念不下去
總算把這本經典好好念完時,其實我也沒像以前那樣文藝傾向了,有種很奇怪的感覺,像是悼念一段時光,照片不也如此嗎?
對書的想法可能還要把這本書好好在咀嚼過,暫且先摘錄一些有感的段落如下
「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p.27)
「拍攝就是佔有被拍攝的東西。」(p.28)
照片實際上是被捕捉到的經驗,而相機則是處於如飢似渴狀態的意識伸出的最佳手臂(p.28)
攝影家是超級旅行者,是人類學家的延伸,訪問原住民,帶回他們那異國情調的行為舉止和奇裝異服。攝影師總是試圖把新的經驗殖民化或尋找新的方式去看熟悉的題材—-與無聊作鬥爭。(p.78)
把現實是為異國情調的獵物,讓帶相機的孜孜不倦的獵手來追蹤和捕捉,這種觀點從一開始就影響了攝影,也是超現實主義者的反文化與中產階級的社會冒險主義的交匯點的標誌。攝影一直對上層社會和低層社會著迷不已。(p.96)
攝影首先是做為中產階級漫遊者的眼睛的延伸而發揮其功能的,漫遊者的感受力是如此準確地被波特萊爾描述過。攝影師是偵探、跟蹤、巡遊城市地獄的孤獨漫步者的武裝版,這位窺視狂式的逛蕩者發現城市是一種由眾多驕奢淫逸的極端所構成的風景。漫遊者是深諳觀看之道的行家,是怡情的鑑賞者,在他的眼中世界是「如畫」的。(p.97)
吸引漫遊者的,不是城市的各種官方現實,而是其污穢的黑暗角落,其受忽略的人口—-一種非官方現實,它隱藏在中產階級生活表面的背後。攝影師「擒拿」這種現實,如同偵探擒拿一名罪犯。(p.98)
攝影師既掠奪又保存,既譴責又加以聖化。(p.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