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不陌生的李春姬主播(她應該是台灣人除了金氏家族之外最知名的北韓人)悲憤激昂的播報著將軍的最後一程,不意外的舉國悲痛,不只啊,「全世界都在為無以倫比的偉大人物致哀」,我就是其中一名啊,移靈之時大雪紛飛豈是偶然?「大雪持續下不停,就像天空在掉淚。我們失去了來自天上的偉大總司令,天空怎能不掉淚?」
金將軍啊~雖然我身不能至,但我的心已經飛到千里之外的主體思想母國,將軍曾經治理下的社會主義幸福國度,遙送您的最後一程
台灣人不陌生的李春姬主播(她應該是台灣人除了金氏家族之外最知名的北韓人)悲憤激昂的播報著將軍的最後一程,不意外的舉國悲痛,不只啊,「全世界都在為無以倫比的偉大人物致哀」,我就是其中一名啊,移靈之時大雪紛飛豈是偶然?「大雪持續下不停,就像天空在掉淚。我們失去了來自天上的偉大總司令,天空怎能不掉淚?」
金將軍啊~雖然我身不能至,但我的心已經飛到千里之外的主體思想母國,將軍曾經治理下的社會主義幸福國度,遙送您的最後一程
謎樣領袖金正日 人生劃句點 2011-12-19 13:52 新聞速報 【中央社】
北韓媒體今天報導,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已在17日因心臟病病逝,享年69歲。
根據北韓官方資料,金正日是1942年2月16日於長白山上誕生。這裡對韓國人來說是神聖之地。
不過專家指出,他其實是出生於俄羅斯一處游擊隊營地。當時他的父親金日成正和殖民朝鮮半島的日軍奮戰。
金正日1964年從金日成綜合大學經濟學系畢業,之後開始在勞動黨內部向上爬,邁向領導人之路。
偏愛外國電影、高級料理和女人的金正日,曾傳出在1978年綁架1名南韓電影導演和他的女友。
金正日在1980年正式成為接班人,不過是在金日成1994年逝世後3年,才攬下國家大權。
金正日在2008年8月傳出中風,部分報導也指出他有腎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壓。
2010年9月,金正日向外界介紹3子金正恩為接班人,積極為他鋪路。
金正日17日病逝,謎樣人生劃下句點。
本日最大的新聞,將軍大人我還沒去看你耶,你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跪倒哭倒)
也還沒到 2012 年偉大領袖百歲誕辰,走上強國之路那麼一天耶
將軍大人如果能夠親自主持大典,那是何等盛事的畫面啊
如今這一切只能想像
超現實之旅也因此變數重重了
「這個國家的權力轉移,應該每每都是一個危機」 ,真的是啊
同樣是記者報導的筆觸,Edward Luce 這本《印度的奇特崛起》對我來說要比《印度沒有句點》要好看,儘管譯者省略了許多譯註以及英文原文,讓人時有如霧之感,也就是說這本書其實是要對印度有基礎認識的人來看會比較看的下去,所幸之前多少有些理解,還讓我啃的下去(當然也有很多地方卡到就是啦)
書名《印度的奇特崛起》非常有趣,在書皮上有著多個問號列出了印度的「奇特」之處,可以說印度如此崛起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在全國人民識字率還不夠高、中產階級不是那麼興茂便實行民主制度,運作起來也還算能夠轉動國家機器 ; 更何況國家種族宗教之多元,多元到難以想像如何在同一個軌道上運行,可是印度的民主還是運轉起來了!另外一點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印度雖然可說是崛起,不過國內貧民之多,甚至許多地方還有傳統迷信的舊慣(相對於「現代化」而言),印度卻仍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取得一席之地。印度的傳統和現代一樣多元並存,但是所使用的資源是非常非常少的(相較於近鄰的中國而言),也就是說如果以這麼少的資源就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那麼在更多的資源下去的話,印度的未來難以想像
這是我喜歡的一種類型:小顏美女(當然有凶是不用再強調了,幾乎沒有男人不喜歡的吧,ㄎㄎ),總算找到大圖可以好好衝流量 (那是什麼?能當飯吃嗎?)另外雖然說寫真女星有如過江之鯽在日本,不過她因為超愛動漫之類的東西,有了很明確的「市場區隔」,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宅男女神啊 o(*/////*)o
然後因為她的名字有「翔」字,所以讓我覺得很親切,如果「靜香」可以當作男生名字,那麼「翔子」也許可以當作我的日文名字?
啦啦隊造型
「國家受到災害,我們不要面子,讓你們進來看;慈濟賑災的直接發放原則,我們都已知道。」
北朝鮮的官員向慈濟發出了這樣的救援要求,有災難就有慈濟的聲名也絕不缺席,這期(2011-12)的經典雜誌封面故事就報導了慈濟在北朝鮮的救濟任務。
文字報導之外,裡面的照片也是拍的一流,這些照片體現了 Sontag 所言的「那怕是最富有同情心的新聞攝影,也受到壓力,要它同時滿足兩類期待,一類是我們基本上從超現實主義角度看照片引起的期待,一類是由我們相信某些照片提供關於這世界的真實而重要的信息引起的期待」。我想最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手繪鍵盤」這檔事,由於物資欠缺,學生學習電腦已經不可能,只好以這樣的道具「模擬」學習。
我想我毋須再贅筆下去,這期報導可以在雜誌網站上這裡看到;又或者可以在書店買一本來支持一下。
人生總會需要熱血的事物,當我們對生活感到厭膩的時候,【翻滾吧!阿信】就是這個時候適時出現的熱血補給品
電影是傳統的三幕劇結構,第一幕鋪陳阿信因為對體操有熱情,所以加入了學校的體操隊,一心往自己的目標邁進,過程也相當的運動勵志,卻因為天生長短腳的原因,母親擔心他會受傷下,讓他退出了體操而進入了第二幕的轉折,這個段落表現的很親和,即使是如我對於體操那麼陌生的觀眾,畫面所呈現出的肢體律動令人由衷感受體操之美
阿信退出體操後,因為對人生失去目標,開始鎮日混跡在街頭,打架鬧事無役不與,因為青少年的血氣方剛從嗆聲到跟人拼生死,還混入了地下社會,這個段落不由得會拿來跟【艋舺】作比較(因為陳漢典峱峱太子爺的關係?他不會被定型化吧 XD ),片中拍黑社會的糾葛【艋舺】不知道好上多少,幾乎【艋舺】中所有的缺點都在這個部分作了一個修正版的示範,反倒讓運動部分的戲顯得比較尋常,阿信和菜脯的晃蕩很有北野武的【恣在年少】的味道,由於他們是生離死別的兄弟,反而親兄弟之情的描寫相較下不是很深入
另外我覺得令人驚喜的是這個段落表現出比美香港武打片的動作設計,阿信憑藉著練過體操的身手在宜蘭的街道巷弄裡游刃有餘的反擊對手,我想在台片中好像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畫面了,而對於故鄉的眷戀也是很令人動容的畫面
更值得一提的是,電影裡營造出時代的氣味也讓人有夠感到親切的,「追夢人」、「一場遊戲一場夢」、BB 扣等九降風時代的記憶一一在影片中出現,這個跟【艋舺】從真空中置放幾個象徵符號完全就不一樣,我相信宜蘭人看了一定是更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