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y Archives Life’s a Journey
  • Uudam

    偶然在 Youtube 看到的,真的很喟嘆祖國之廣大啊

    原來祖國是有蒙語頻道節目的,而春晚應該是漢人的節目,但也融合在其中了,「外」蒙古應該沒有「春晚」這樣的節目吧

    在「內」蒙古的蒙古人就好比在東北的朝鮮人吧,一個民族不一定只居住在一個國家裡面,而人為劃分的國界以及不同的教育養成,也因此形塑出不同的國族認同

    唱歌的小男孩名叫 烏達木 / Uudam ,有著和林黛玉一樣的憐人身世,因為歌唱節目脫穎而出,我想可能是現時知名度最廣的蒙古小男孩了吧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469


  • 五月五,换政府 505 Vote For Change

    其實一般在台灣人的視野中,馬來西亞是一個很陌生的國家,當然有許多馬華歌手來台發展,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他們甚至許多日後直接定居在台灣,如梁靜茹、光良等。而馬來西亞也是台灣人出國旅遊會選擇的地方之一,但是要講到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或者社會樣貌的話,許多人的腦袋是空白一片的。

    後來在網路的旅遊論壇網站上才知道許多馬華人很喜歡來台灣旅遊的,事實上是來台觀光客中排前名的國家,也因為同樣祖先都是從中國閩粵兩省的僑民,文化上竟然相當的近似,也一樣是網路上才知道有些馬華遊客回旅館後,最喜歡看的節目竟然是大話新聞,前主持鄭弘儀被撤換也感同失落。

    由於馬來西亞這次的選舉,執政反對陣營相當的拉鋸,可能造就首次政黨輪替,而先前紛紛擾擾的是女星楊紫瓊也捲入風波中,因為替執政的國政站台的原因,她還被罵「漢奸」。

    我不得不留意到今日的大選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469


  • Backpacking Europe with my pad

    更多有關 背著電腦,去歐洲流浪 的事情

    沒想到竟然在二手書店看到這本對我有影響的書,由於售價實在低廉,順手帶了一本回家收藏

    怎麼說呢?我想當時這本書是讓我心中萌生了「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長大就該這麼玩啊

    儘管過了一段時間,我才真的踏了出去,然後到現在我還沒有踏上歐洲的土地上,不過要說帶著電腦去旅行的話,倒是真的走過了

    也不是經濟上真的有多困難,要出走是兩三個月的人工就解決的事,甚至近一點的地方,個把月就夠了,只是隨著時間過去,這念頭就不知不覺塵封了,回過頭來才看到自己去了太少的地方!

    不過昔者已逝,來者猶可追啊!也只能這麼想了!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469


  • 谷歌地圖掀開朝鮮神秘面紗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Pyongyang, DPRK

    因為平壤當局又「製造」危機了,領導人金正恩揚言將採取「國家級重大措施」,由於這個「國家級重大措施」語焉不詳,到底是什麼東東?於是大家猜測是進行第三次的核試。已經多次訪問斡旋的前新墨西哥州州長 Bill Richardson 又再度出馬,前去關心了

    不過這趟旅程中有個特別的同行人,那是 Google 的 執行董事長 Eric Schmidt,在造訪平壤後,沒多久 Google Maps 上就能看到平壤的地圖了,這個是我去年前還看不到的,也許是這個原因,平壤顯得神祕?不過到了那裡後,原來平壤地圖都買得到的,不是什麼很神祕的資訊,另外是 Eric Schmidt 隨行的女兒還發表了一篇見聞錄 : It might not get weirder than this,強力建議大家造訪這個國度

    「Go to North Korea if you can. It is very, very strange. 」

    不過應該還是只有很少數的人踏進這個怪異國度吧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469


  • 拉羊的孩子 首部阿富汗片入圍金獎

    電影「拉羊的孩子」,描述2個阿富汗少年希望成為阿富汗傳統運動-馬背叼羊的騎士,當個驕傲的英雄,29分鐘的短片入圍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而片中14歲的小男孩,將有人生第一次機會離開阿富汗到美國參加頒獎典禮,導演之所以拍這部片,因為他在阿富汗住過,他希望透過電影讓大家知道,阿富汗不是只有戰亂或恐怖攻擊,更特別的是,導演是歌手王力宏的大學同學,還幫他指導過「蓋世英雄」的音樂錄影帶。

    電影「拉羊的孩子」片段:「我們的馬跑得跟鹿一樣快,跟老虎一樣專注。」

    電影「拉羊的孩子」,入圍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描述2位住在阿富汗喀布爾的小男孩,希望長大後成為類似馬球的阿富汗傳統運動,馬背叼羊的騎士。電影「拉羊的孩子」片段:「我知道我的未來會怎麼樣,我會跟我爸一樣當鐵匠,什麼都不會改變。」

    默罕莫迪:「當我聽到這部片獲得奧斯卡提名,我好興奮也很高興,甚至高興得哭了。」
    14歲的默罕莫迪是其中1位主角,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演過電影,導演在大馬路上發掘他,而他的生活其實跟電影裡差不多,演的就是自己的故事。默罕莫迪:「我想我的生活比別人好一點,但也是有一些悲傷或不好的事。」

    默罕莫迪的父親1年多前過世,為了幫助母親分擔家計照顧家裡6個兄弟姐妹,他有時候會到路上賣地圖賺錢。

    而這部片是阿富汗第一部入圍奧斯卡的電影,所以導演計畫要讓莫罕莫迪飛到美國參加這場盛會。默罕莫迪:「我很興奮也很驚訝,我要去好萊塢,而且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離開阿富汗。」

    默罕莫迪內心的興奮藏不住,就跟一般孩子一樣,讓人意外的是,拍這部電影的導演其實是美國人。導演山姆法蘭奇:「這部電影的目的,是要呈現出阿富汗不同的一面,和訓練阿富汗電影人的製作能力,希望這部片紅了之後會被更多人看到,希望能改變大家對阿富汗的印象,呈現出這些人的真實生活,和他們的希望跟夢想,就跟一般人一樣。」

    在阿富汗拍片,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製作團隊花了超過1年時間籌備,獲得阿富汗政府同意後,才能在警方保護下安全在各地拍攝,因為一群外國人在當地跑來跑去,很容易成為顯眼的攻擊目標。電影「拉羊的孩子」預告片段:「這裡發生了爆炸,接著不只有爆炸,還有槍響、跟一連串槍響,至少8到10分鐘,我們除了要有警方保護,還要有私人保鑣。」

    冒著生命危險拍片,導演的理由很簡單。山姆法蘭奇:「我4年半前,2008年搬到阿富汗,我愛上這個國家,他跟你在電視新聞上看的很不一樣,有很多可觀之處和故事能說。」

    希望把他看到的阿富汗介紹給更多人。


  • 最純潔的種族:北韓人眼中的北韓人 The Cleanest Race:How North Koreans See Themselves and Why It Matters

    More about 最純潔的種族

    台灣書市的「北韓熱」真是一發不可收拾,這本新出版的《最純潔的種族:北韓人眼中的北韓人》 又提供了台灣讀者另外的視野,這本新書有趣的是它和我在出發前往神祕國度前看的《朝鮮是個謎:從神秘到真實的北韓探索紀行》 有點異曲同工之妙,這兩本書多少都帶有點「翻案」的色彩;《朝鮮是個謎》一書是作者多次前往北朝鮮採訪寫就的,基本上是一本記者報導式文筆中規中矩的作品,作者多次採訪之後以為外界實在太妖魔化這個國度,而脫北者的證言未必可信(可能被污染),在書中他甚至提出了當年轟動世界的「天安艦事件」的另種說法,他認為北韓政府可能與這起事件確實無涉;而《最純潔的種族》要說翻案的地方就是它將我們原先對這個國度的認知,以為它是個儒家教化和史達林主義的混合體這樣的印象推翻,並提出了另種看法。

    有著德國杜賓根北韓研究學位背景的作者,在檢視了北韓政府的各種宣傳材料之後,認為北韓政府維持政權合法性的基礎其實是種族主義,而刻意強調「純潔」民族的種族主義其實是日本殖民時代所留下來的遺緒。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469


  • Fw 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

    所以台灣人不要在仇韓了,看完這篇當地說法,人家過的辛苦多了,你還要仇視他們嗎?

    先節錄一些讓我「怵目驚心」的字眼

    臺大的校園環境完全不一樣,有學術環境能讓像意識報這樣的社團運作。韓國根本沒有這樣的環境,首爾大學的異議性社團在我入學時,大部分都倒掉或地下化了…我覺得臺大學術環境太好,但是你們都不認為

    韓國人的心態是「人民是為了國家存在的。」我們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

    我來臺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 我們太愛國了, 我希望不要愛國

    韓國社會完全軍營化

    韓國長期被大企業壟斷…在韓國,我們沒有選擇,真的沒有選擇

    韓國是高度壓迫的社會,各個社會單位壓迫個人,家庭、學校、老師都壓迫你,你要演好你的角色。臺灣就無所謂,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我好羨慕

    韓國軍政府執政時期,風起雲湧的勞工運動讓小時候的我印象深刻,見識到韓國民風的剽悍性,反倒是進入到「民主時代」,這樣的勞工運動已經消失了,但是剝削就已經不存在了嗎?才不!更嚴重、更無法反抗

    對照中國六四發生後,一整個理想世代從此噤聲,全民「擱置爭議」地「拼經濟」,何其類似,可是中國畢竟不是民主體制,人民受苦的話還可以怪罪壟斷權力的執政黨,但是韓國這種情形,無從改變,政客還可能已經跟財閥結成「閨閥」了,還真的完全不知道出路在哪裡?於是人民自己做出無奈的選擇—-排名全世界前幾名的自殺率,感覺還真不比他們北半部的同胞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