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y Archives 空想旅行
  • Life's a Journey » 空想旅行
  • 愛在巴基斯坦蔓延

    More about 愛在巴基斯坦蔓延

    巴基斯坦,台灣人相當陌生的國度,關於這個國度的遊記,幾乎沒有看到有人在網路上發表過(多的是錦上添花的地方),當然因為「中兄巴弟」的關係,我們台灣人能不能拿到簽證還是個問題,沒想到竟然有台灣女性嫁入巴國當起了巴國媳婦,這本結集了嫁入巴國見證的小故事,它不是一本遊記、旅遊資訊的書籍,但是這樣的書,會讓我們對這個陌生國度更認識一點。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345


  • 中亞手繪旅行

    More about 中亞手繪旅行

    前蘇聯瓦解後,中亞一下子出現許多國家,這些名字一定有個「斯坦」的斯坦共和國,自然世人眼中印象很是陌生,在學校時的地理課本如果有提到的話,就是這裡曾是帝俄時擴張的領土,以及前蘇聯當局為了棉花出口,強行在此區域種植,不顧環境生態的結果讓現在的鹹海日漸萎縮,然後氣候也因此異常。

    也是到了最近,我才對這個區域比較了解,這些「斯坦共和國」就是中國史書提到的突厥,然後大多數都是穆斯林,他們和中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有親戚關係,這塊地方廣義的說就是「突厥斯坦」。我看過外國人寫到「新疆」這個地方,用的就是「中屬土耳其斯坦」的字眼,而中亞五國如果沒有獨立的話,也許就是「俄屬土耳其斯坦」吧,如此可以比較不同文化混血的樣貌,如果我有機會去的話

    本書大概也是台灣人前幾本關於中亞的遊記吧,很稀奇也很有趣,台灣旅遊書市大宗還是日本或歐洲的地方,尤見本書之難得!作者此行前往烏茲別克以及吉爾吉斯兩個國家,前者還留有前共產國家的官僚味,而警察國家的遺風也沒有消散;後者則比較自由,可以感受到遊牧民族的風味,兩地都有著傳統遊牧民族的好客之風


  • ‘Inde

    More about 印度製造

    這本書很特別的是,異於一般常見的盎格魯觀點,它是由歐洲人書寫的,代表歐洲的觀點,又或者說法國觀點(作者為法國人),書中的前言就提到了兩位法國的老前輩,一位是社科人都該聽過的托克維爾,在完成不朽之作《民主在美國》後,他想要再探究的是,但是因為公務繁重以及稍後病逝,否則現在可能又有一本《民主在印度》的扛鼎之作;另外一位則是大文豪 Romain Roland ,原來西方對於神祕東方的智慧,最早可能來自羅蘭對印度的謳歌:「我認為我生命裡的任務是要為歐洲帶來他們現在還不知道的,來自印度的重大信息。」、「對我來說,人類最偉大的理想事業是歐洲思想與亞洲思想彼此的靠近,而印度的偉大靈魂將會撼動這個世界。」

    簡而言之,一位探究的是印度的社會:另一位是印度的靈魂。作者試圖做的事就是完成這兩位前輩未竟之願吧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345


  • 圖說元朝

    More about 圖說元朝

    因為民族大義的原因,蒙古人在中國的統治,歷史教科書上描述的非常的簡略,這樣的情形不只在台灣(中國應該也是吧),在俄國也是如此,蒙古在後者更統治了兩百多年之久,這種末齒之痛,俄國不願提起也是

    看完這本總算有些認識,沒在教科書詳述也許是件好事呢,因為蒙古人的名字真的不太好念,更何況記下來了

    本書圖文並茂非常豐富,雖然說有些感覺好像沒有很相關,不過也是目前看到最多資料的一本了。我大致注意到一些地方: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345


  • 尋找烏巴:沙海下的亞特蘭提斯

    More about 尋找烏巴

    「烏巴」 (Ubar / Iram ) 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在看本書前我毫無頭緒,原來在伊斯蘭信徒裡,「烏巴」是絕不陌生的地方,簡而言之, 烏巴是個罪惡之城,《可蘭經》中先知每每以烏巴因為太過狂妄,遭致到神的毀滅來告誡信眾要信神,臣服神的無邊力量裡。烏巴就猶如《聖經》中的所多瑪城與蛾摩拉,同樣都是罪惡之城,只是我們對於阿拉伯世界或說是伊斯蘭世界都陌生的多。

    雖然文化有隔閡,不過這本書還是讓人看的津津有味,作者 Nicholas Clapp 猶如一名偵探,契而不捨的追尋真相,一路看下來真的是又精采又令人感佩,在追尋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個人無法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作者仍然不放棄,硬著頭皮打電話給 NASA 的科學家 、阿拉伯學者等,如果沒有這些人提供的幫助,烏巴不會被挖掘出來,只要當你想要好好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幫你。


  • 西藏七年與少年達賴 Seven Years in Tibet

    More about 西藏七年與少年達賴

    這本書應該是我最早買的關於圖博特的書之一,但是買回來不知不覺一直放著,書架上已然泛黃的紙頁真的是一段時日過去了啊(當然彼時「圖博特」如此的正名尚未存在)

    總算一口氣看完,十多年的忽略幾天內就功德圓滿,這本不僅是我早期買的和圖博特相關的書,也是歐洲人最早「發現」圖博特所寫的作品吧

    買書的當時也有電影《火線大逃亡》上片,雖然覺得這樣的片名很冏,不過也反應了部分的真實,作者是位登山家(開場白將登山的愛表達地淋漓盡致),不料途中遇到大戰爆發,他以及同伴被視為德國戰犯,被英國印度拘禁關押,為了得到自由,他們不停的逃,最後他們想要逃到圖博特尋求庇護,雖然圖博特也許不想因此開罪於大國,他們可能會被驅逐出境,可是很不可思議地,當他們千辛萬苦抵達拉薩後,不僅得到庇護,更在此長住了七年,這場不凡的冒險意外也開啟了達賴對外面世界的視野;同時也因為本書,歐洲人對這塊土地特別的風土民情有所認識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345


  • 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Genghis Kh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More about 成吉思汗

    靈旗向來留在戶外,立在蒙古人所崇拜的「長生天」之下。馬鬃迎著乾草原上幾不止息的微風飛舞時,捕捉了風、上天、太陽的力量,而靈旗將這得自大自然的力量傳給戰士。吹拂馬鬃的風,激發戰士夢想,鼓勵他追求自己的未來。馬鬃迎風飄揚,召喚其主人不斷向前,誘使他離開現地,另覓更好的牧草地,以探索新的機會和冒險。開創自己這一生的命運。人與靈旗的結合密不可分,據說,戰士死時,他的靈魂會永遠留在這馬鬃之中。戰士活著時,馬鬃旗引領著他的命運;他死時,便成為他靈魂的寄附。肉體很快就還諸天地,但靈魂永遠活在這馬鬃裡,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後人。(p.10)

     

    蒙古帝國的建立真的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故事,是怎樣的原因,讓為數不多的遊牧民族征服了那麼多土地,並建立了一個空前的大帝國,這是蒙古始終令我著迷的原因;另外則是蒙古人在建立的大帝國到底做了些什麼?由於歷史教科書對此冩的不是很明白,大元國祚雖僅有九十年,但是除了忽必烈入主中原的努力以及元順帝北逃蒙古老家,我們很少在教科書讀到其他皇帝的事蹟,教科書大概是為了民族感情之類的原因,對蒙古的印象也不是很好(原來這是普世皆同)。而蒙古又在俄羅斯(金帳汗國)、印度(蒙兀兒帝國)、波斯與伊拉克(伊兒汗王朝)做了什麼?歷史課本講的太少太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一領堂奧


  • 暗星薩伐旅 Dark Star Safari: Overland From Cairo to Cape Town

    More about 暗星薩伐旅

    從非洲傳出來的消息全都是壞消息。正因為如此,我才想去那兒,只不過我不是為了那兒的慘狀、紛爭,也不是因為報紙上屠殺與地震的報導;我只是想要重溫身在非洲的愉悅。 

    我想感覺那個地方的廣大,大到足以可以裝下許多尚未訴說的故事,大到足以容納一些希望、一些喜感,以及一些甜蜜──除了悲慘與恐怖之外,我還想感覺非洲還存在著其他的東西。

    作者 Paul Theroux 這趟非洲行緣起於40年前在擔任過教師,這樣說來,他的年紀也不會太小,是的,他以60歲數前往非洲旅遊,大概除了東方王朝的作者 Norman Lewis 以83歲高齡遊歷印尼三島外,我唸到的最高齡還無畏的旅行者了

    非洲是讓人可以在地球上消失的最後聖地之一。我要的就是這個。讓其他人等吧。我等太多次了,也等太久了。(p.13)

    Paul Theroux 就因為這樣的理由,很任性的往非洲大陸走去了,對某些旅人來講,地圖上空白之地是最有吸引力的

    另外也因為這本書的原因,我才知道 Safari 的原意跟動物沒有關係,而是某人正在旅行中,並且聯絡不到,然而在網路方便的現今,現在是已經旅行在外了,還拼命想要讓人找到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345


  • Madagascar Dreaming

    Lonely Planet 雜誌進來台灣後,真的帶來更多更廣闊的視野耶,2012年1月這一期的封面主題「歡迎光臨動物星球馬達加斯加」,大概就讓台灣旅遊雜誌望塵莫及,要拉到那麼遠的地方作報導,真的會勞民傷財,況且台灣民眾可能也沒啥興趣,某個角度來說,台灣人出國目的地,大部分也都圍繞著那幾個地方,視野雖然是開闊了,但也是某個程度的狹隘。

    這期雜誌剛推出的時候,真的讓我驚呼一下,馬達加斯加不是我之前跟大哥們鎮日幻想白日夢的地方嗎?光聽這個國度的名字就很奇異,那麼跑過去應該夠屌吧(有點無聊的中二幼稚),我想許多人(老一輩)剛聽過這個名字,應該都是從地理課本來的吧

    就是一個東懸非洲大陸的外島,和台灣的地理位置非常相近,然後考試會考彼此的比較,老實說我當時覺得無聊透頂,在那個網路沒那麼普及的時代,國立殯儀館編出來的教材真的很容易將學生可能的興趣都送葬掉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345


  • 殺劫

    More about 殺劫

     

    「與強權的鬥爭就是與遺忘的鬥爭」,在世界面前,文革是中共的一個尷尬,西藏則是另一個尷尬,因而西藏的文革就成了雙重禁區,愈加不可觸碰。

    作者唯色因為父親雅好攝影的關係,留下了一份彌足珍貴的文革在西藏的影像紀錄,這份記錄了「雙重禁區」的照片,張張令人震撼!許多人對於這個雪域國度有著浪漫的憧憬,但是看過這份照片後,可以說整個圖伯特的珍貴文物已經在這場浩劫中摧毀殆盡的差不多了,只是因為我們這些旅人太過無知,仍舊在複製再造中的異國情調裡找尋著對於「世外桃源」的浪漫幻想。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