พิพิธภัณฑ์ภูเก็ตไทหัว 泰華博物館

2022_12_26 (074)

三年前來到普吉,大概精神全部放在追逐著九皇齋節的廟會活動,「泰華博物館」成為其中的遺珠之憾,或許也有預算的考量,好像要賣票的總是會讓人卻步

但是過了三年,該補修的學分一定要得到!
讓我起了非來不可的其中一個原因是, Labanoon 的 MV 在這裡拍攝,那好像是一個呼喚,我一定要來啊,經歷三年天變地異的大變後終於我來到了

2022_12_26 (075)

2022_12_26 (115)

「泰華博物館」原本是一間學校

2022_12_26 (101)

2022_12_26 (103)

三年前來到普吉,感受到很親切,普吉古城可以說是讓我感覺到最像台灣的地方吧

不僅是當時的九皇齋節繞境廟會活動,走訪一圈,不管是吃的食物、朝拜的神祇都跟台灣很相近。普吉可以看到的福建麵就很像台灣的油麵(有夠),而普吉可以看到的媽祖、清水祖師、各種叫不出名字的王爺們…太親切了

不過那時候,還不太清楚一切來源。原來普吉的華裔居民最早是從馬來西亞過來的。華裔知道馬來亞由於缺乏勞動力,加上故鄉生活不易,於是便對外發展來到了馬來亞,而後又輾轉來到普吉

2022_12_26 (098)

2022_12_26 (095)

2022_12_26 (087)

因為大量移入了原鄉中國的移民,很自然也帶入了家鄉的文化

我想許多來自台灣的遊客,光是看到照片就知道了,這些就是普吉的中元普渡啊

今年才第一次有機會參與到基隆的中元祭,如果有機會也想來看普吉的,似乎還沒有什麼人來記錄過

可能會讓很多人一頭霧水的上面的英文字,但是來自台灣理解的快
PHORTOR 不用說,就是「普渡」
ANGKOO 就是壁面上那隻「紅龜」
以上都是閩南語的發音

多麼令來自台灣的遊客倍感親切啊,另外也順便學一下這些字的泰語,PHORTOR 跟 ANGKOO 也用音譯的方式在泰國話紮根,讓泰國字彙多了這兩個字「พ้อต่อ」「อังกู๊」。也許不住在普吉的泰國人不一定知道?

2022_12_26 (088)

2022_12_26 (089)

2022_12_26 (104)

來到普吉島的中國移民,來源我們並不陌生是傳統上被稱為僑鄉的省份,也因此來到普吉古城有濃厚的親切感,很多地方跟台灣是很像的,因為很多居民就來自許多台灣居民的原鄉福建啊

而除了廣東福建之外,海南島我就陌生一點。記得以前有一次在泰北的南邦看到海南同鄉會之類的地方,才知道原來泰國的華裔有些是來自海南島的

在普吉會看到「水尾聖娘」這個有點陌生的神祇,2019 年初造訪時剛開始不知道,後來才知道原來祂是海南島人的傳統信仰;而更之後我在水管影片上的交流才知道,海南島也有類似九皇齋節的各種駭人儀式,名字叫做「軍坡節」:九皇齋節不僅是傳承了福建王船信仰的儀式,有些部分元素可能是來自海南島的

2022_12_26 (105)

2022_12_26 (159)

2022_12_26 (164)

普吉的雙條有六十年歷史,是普吉特有的交通工具,過去在連續劇當中有看過

即使外來人如我第一次來也是感覺跟泰國外地的雙條不太一樣,簡單的形容普吉的雙條是軍卡等級。但是也僅只如此,就是比較大台而已

在這裡會有解說,過去在普吉主要的產業是礦產橡膠,在接收這些原物料車子不足的年代,普吉人發展出這樣的交通工具,而「普通車」的前世是從檳城的 sedans 改過來的,普吉跟檳城還真是血緣濃厚,由此可見一斑

2022_12_26 (169)

過去因為錫礦開採而興起的普吉過往,我會聯想到也是因為採礦而一時繁華的九份,也許普吉九份兩地可以結盟?

現場也展示了錫礦開採出的樣子

2022_12_26 (171)

2022_12_26 (155)

2022_12_26 (151)

“ดอกฟ้า” - LABANOON

“ดอกฟ้า” - LABAN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