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了一部三丁目,儘管不是日本人,也為他恰到好處的煽情,令人催淚。那是個貧窮卻又充滿希望的年代啊,懷古劇情總是有美化過去的傾向(詳可見 Woody Allen 電影中的論辯),但是不能不否認,大部份觀眾吃這套
三丁目後,好久都沒留意到這位山崎貴導演的作品,直到【永遠的0】宣傳掛出導演的名字,這部睽違許久的作品改編自右翼傾向小說家的原著。我的觀後感是以為,它確實是右的,倒不是想像中那種右,而更是一種婉曲的右,畢竟這個時代,喊出為天皇陛下而死已經不合時宜地令人難以想像了
很久以前,看了一部三丁目,儘管不是日本人,也為他恰到好處的煽情,令人催淚。那是個貧窮卻又充滿希望的年代啊,懷古劇情總是有美化過去的傾向(詳可見 Woody Allen 電影中的論辯),但是不能不否認,大部份觀眾吃這套
三丁目後,好久都沒留意到這位山崎貴導演的作品,直到【永遠的0】宣傳掛出導演的名字,這部睽違許久的作品改編自右翼傾向小說家的原著。我的觀後感是以為,它確實是右的,倒不是想像中那種右,而更是一種婉曲的右,畢竟這個時代,喊出為天皇陛下而死已經不合時宜地令人難以想像了
圖書館架上看到這本書才曉得,原來已經有中文版了,而且還是在 2008 年,也未免太後知後覺。不過 1982 年初版的經典之作,遲到 2008 年才有譯本,這也是一種遲緩
『「縮み」志向の日本人』的本書作者李御寧 ( 이어령 ),韓國第一任文化部長,也曾在去過的梨花女子大學任教,本書是韓國人分析日本的經典作品,切入的角度比較獨特,是從相似的鄰國的角度出發的、李御寧經歷殖民背景的成長,他更體會到「相似但不同」的部份,本書提到在孩提時代聽到的日本童話,或許就是本書契機
韓國之旅七個月後(記事…..unfinished),終於又驛馬星動,選擇琉球有點偶然,卻也適逢二戰結束 70 週年,當時的沖繩是個充滿血淚的戰場啊
這次從永寧站出發,等了很久巴士才來,讓人有不安的念頭,所以機場快線快完工吧!第一次搭LCC,因為低成本的關係飛機餐、沒有娛樂設備就不用說,最特別的地方就下飛機時從「下貨處」下去的,在就像是個倉庫的地方完成入境手續還要在搭接駁車到航站
入國審查當被問到是否一個人來的時候,很自然用了日語回答「ひとり」沒想過就說出來;不過很糗的是我講錯了,差一個音差很多,「バイク」、「バイト」傻傻分不清啊,我要說帶安全帽是為了要租「バイク」,但是我說成「バイト」,怪不得我一直被問「仕事」?後來我念著念著才想起「アルバイト」這個字,搞錯了啊,「それてはいけません」!
美榮橋抵達後,一下子就找到預訂的 Cam Cam 了, check-in 後,當接待知道你會日語後,就直接用日語「案内」介紹環境,都是一般般的事物啦,就浴室在哪?廁所位置等等,還有入內就是飲食、吸菸禁止,不過對於我而言, Cam Cam 這種類膠囊的環境還是我第一次經驗,很簡單要說簡陋似乎也可以,不過我只要能睡就好了
安頓好後,接著踏查熟悉一下環境
前往波上宮的途中,漸漸熟悉沖繩的氣息,沖繩街町真的是非常安靜,大概像是台南或者斗六吧, 58 縣道附近是最有大都市氣息的,然而跨過去對街後,回復平靜
經過了那霸商業學校,正值百年校慶(或者超過?)的學校,歷史陳跡從外表就看得出來,校舍也過於陳駁,如果你對日本的印象就是先進、現代,那麼這裡是絕對看不到的
來到了波之上海灘,其實就是個很人工化的海灘,提供市民一個能夠親近海的去處,視野已經受到橫斷的橋樑影響,天色又不是那麼好,否則照騙也是可以騙到一堆人
看到學生們在海灘上打排球很是愉快,不過到了日本,聽聞他們極其注重肖像權(手機被設定拍照一定有聲音),所以我也沒敢舉起相機
泰國的古代故事實在太模糊了,這是我上次在泰國旅行時就有的遺憾,如果說有看過那麼幾部有泰國古代背景的電影的話,那麼就是鬼妻娜娜系列了(包括白目高中生回到過去那部也算有關聯)
偶然在 U兔拔看到有這麼一部日本武士在大城●阿瑜陀耶的電影,感到很新鮮,很快就看完了,先前就有在書上唸到泰國的大城時代就是一個很國際化的都市了,有許多外國人已經在這裡定居,除了飄洋過海的歐洲人外,日本人也有著一席之地,這部《阿瑜陀耶的武士》就在說泰日歷史上的往來、或者以日本人的話來說,泰日間的「絆」
儘管是美國導演的作品,但是看著看著,你會認為「很日本啊」
後來才知道是根據日本小說家遠藤周作的著作改編的,也難怪如此,電影的故事是關於在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打敗日本後,為了要釐清戰爭責任,麥克阿瑟下令將軍去調查,尤其是天皇在其中的角色
電影的原名「Emperor」因此而來,由於美國是一個從建國開始就跟歐陸君主制完全背道而馳的國度,從一個沒有國王的國家來到一個尊崇「Emperor」有上千年的國家(儘管很多時候都只是名義上的),這也是關於兩個不同文化的接觸故事
「網路時代的羅生門」,看完本片之後,我心裡下了這樣的小標語
電影看著看著,感覺有點似曾相識,原來本片也是從《告白》原著作者湊佳苗的小說改編,不過影片不像中島哲也那麼的風格化,很好咀嚼的多(所以《告白》的大賣簡直是奇蹟啊)
說很似曾相識,湊佳苗的故事寫作總是先丟出一個事件,接著輪流轉換場內觀點展開
影片一開頭就是「白雪公主殺人事件」,見獵心喜的媒體工作人員馬上在 twitter 上討論案情,接著電視節目接棒炒熱話題,我想許多台灣觀眾對此應該都不陌生,天下烏鴉一般黑啊,商業媒體怎麼能不在乎收視率呢?所謂的專家說法,很多時候只是照著電視製作單位的腳本在講述「專業」意見
當電視節目暗示美姬就是兇手時,網路上的輿論很快跟進,美姬這個唯一的「特徵就是沒有特徵」的普妹一定是妒嫉公主的美貌和人緣才痛下毒手,案子就這樣了,直到出現一個反對聲音,美姬的舊識抗議她不是那樣的一個人
《美聲奇蹟》遠比我所想的要好看也更喜歡,我想或多或少是因為在電影院受到感染有關,如果是在小螢幕上的話,我是無法感受到那份合唱歌聲傳至心聲的感染力的,無以名之,真的可以說是奇蹟呀,關於音樂的電影,前陣子最喜歡的是《Linda Linda Linda》,這個「前陣子」也是有陣子的事囉,今天《美聲奇蹟》真的讓人感受到那份音樂電影的美好。
一個多月前的事了 too late!
整個四月,還真只有這一天去拍了些東西,像透了口氣。今天休假了,還是昨天,我不知道。打工的工作讓我累的除了打工,就是仆床。艾略特說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份,我想真的是如此啊~~這一天當追星族,去拍蒼井優,透口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