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以東的海域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後,中東局勢驟然吃緊。美國與伊朗會否在霍爾木茲海峽擦槍走火而開戰,也成為近來國際社會討論的熱門話題。
事實上,美國與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地區過往已經交手過兩次。第一次是1979年,美國駐德黑蘭使館的66名外交人員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中被扣為人質。經外交渠道交涉無果後,美國於1980年進行武力解救人質的「藍光行動」計劃。8架停泊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美國航空母艦上的軍機,載着120名突擊隊員潛入德黑蘭市內,進入伊朗外交部大樓和美駐伊使館大院,成功救出人質。
最繁忙石油運輸通道
美伊第二次交手發生在兩伊戰爭後期。1988年4月,一艘美國海軍導彈護衛艦觸雷,美國認定水雷是伊朗布下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於是駛入阿曼灣,對伊朗實施代號為「捕食的螳螂」的行動。這也是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水面艦艇戰。美軍擊沉兩艘伊朗的海軍護衛艦,還擊落一架伊朗戰鬥機。但美軍一架直升機也被擊落,兩名飛行員喪生。為了報復,美國總統列根其後下令襲擊伊朗石油平台,美國軍艦又在霍爾木茲海峽上空擊落一架伊朗民航客機,造成機上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事後美國就此事多番辯解。但不管怎樣,一個超級大國在別人的家門口奪去數百個平民的生命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二十多年過去,美國和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會有第三次交手嗎?各國今次高度關注霍爾木茲海峽並非事出無因。別小看這個長度只有150公里、最窄處僅48公里的海峽,它可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石油運輸通道:平均每8至10分鐘就有一艘油輪通過這裏,每天有400萬噸石油經此運往世界各地。這裏承擔着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
如果美伊在霍爾木茲海峽大打出手,世界能源供應的生命線就會被切斷。一旦這個被稱為「西方的生命線」的海峽因戰事被切斷,歐美經濟也將遭受重大打擊。由此可見,美伊短期內在霍爾木茲海峽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雙方仍會停留在打「口水戰」的程度。
伊朗揚言封鎖荷莫茲海峽引起的緊張局勢升高,美國海軍29日宣布,兩艘美國軍艦已通過這個掌控原油運輸要道的海峽,進入伊朗海軍近日演習地區。美伊兩國並繼續打口水戰。
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發言人莉貝佳雷巴里奇上尉表示,美國航空母艦「史丹尼斯號」和導向飛彈巡洋艦「莫比灣號」27日按照預先擬定的例行計畫,通過荷莫茲海峽,未與伊朗海軍發生衝突。這兩艘美國軍艦進入阿拉伯海,將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所領導的駐阿富汗聯軍提供空中武力支援。
伊朗海軍艦艇和飛機正在荷莫茲海峽以東國際水域進行10天演習,展示軍事實力,而美國軍艦進入這個地區,使得緊張情勢更為升高。
伊朗副總統拉希米27日揚言,如果西方國家因發展核武問題對伊朗實施更多制裁,伊朗將封鎖荷莫茲海峽。美國國防部發言人28日表示,不會坐視荷莫茲海峽的通行受到干擾。
伊朗革命衛隊副司令沙拉米准將29日反嗆說:「我們以威脅回應威脅。我們並不懷疑自己執行防禦戰略以維護我們重大利益的能力,我們會比以往更果斷採取行動。」
伊朗國營電視台報導,伊朗軍機曾監控美國航母通過荷莫茲海峽並拍攝畫面,伊朗海軍也證實,美國航母已進入演習範圍。
分析家說,伊朗海軍的規模不足以對海峽進行持續的實體封鎖,但具有布雷和飛彈攻擊能力,可造成某些破壞。
伊朗擁有兩千枚水雷,如果在荷莫茲布雷,將使海峽關閉或影響船運,引起全球原油市場混亂,並衝擊脆弱的世界經濟。美國能源部估計,每天通過該海峽的石油運輸量約1550萬桶,相當於全球消費量的六分之一。
曾經和北韓合作過的邪惡軸心結盟國,應該能夠從它的同盟中學習到邊緣策略(Brinkmanship)的運用,目前伊美雙方僅止於 Chicken Game 的階段,真的會開打嗎?伊朗畢竟比北韓在世界舞台上還要有影響力,而它的武裝也不是被制裁多年國弱民貧的伊拉克可以相比,歐巴馬在波斯新年的致函善意現在看起來真是如夢幻泡影,美帝的本質是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