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影片還蠻有趣,早之前我也跟許多人一樣,認為蒙古跟中國之間的糾葛很深,畢竟都是黑頭髮黃皮膚,後來才知道他們跟更北方白皮膚的俄羅斯糾葛更深,蒙元入主中原統治中國不超過一百年,然而金帳汗國統治了俄羅斯整整兩百多年,蒙古人統治期間消滅了許多的小公國,完成了日後俄羅斯帝國的雛形(中國也何嘗不是)
當然日後蒙古衰微又被這兩個國家倒過來欺負那又是另一回事,如明朝軍隊踏破哈爾和林、蘇俄史達林時期在蒙古的恐怖清洗,不過蒙古的影響真的是很多人都遺忘的事情啊
這個影片還蠻有趣,早之前我也跟許多人一樣,認為蒙古跟中國之間的糾葛很深,畢竟都是黑頭髮黃皮膚,後來才知道他們跟更北方白皮膚的俄羅斯糾葛更深,蒙元入主中原統治中國不超過一百年,然而金帳汗國統治了俄羅斯整整兩百多年,蒙古人統治期間消滅了許多的小公國,完成了日後俄羅斯帝國的雛形(中國也何嘗不是)
當然日後蒙古衰微又被這兩個國家倒過來欺負那又是另一回事,如明朝軍隊踏破哈爾和林、蘇俄史達林時期在蒙古的恐怖清洗,不過蒙古的影響真的是很多人都遺忘的事情啊
這本書應該是我最早買的關於圖博特的書之一,但是買回來不知不覺一直放著,書架上已然泛黃的紙頁真的是一段時日過去了啊(當然彼時「圖博特」如此的正名尚未存在)
總算一口氣看完,十多年的忽略幾天內就功德圓滿,這本不僅是我早期買的和圖博特相關的書,也是歐洲人最早「發現」圖博特所寫的作品吧
買書的當時也有電影《火線大逃亡》上片,雖然覺得這樣的片名很冏,不過也反應了部分的真實,作者是位登山家(開場白將登山的愛表達地淋漓盡致),不料途中遇到大戰爆發,他以及同伴被視為德國戰犯,被英國印度拘禁關押,為了得到自由,他們不停的逃,最後他們想要逃到圖博特尋求庇護,雖然圖博特也許不想因此開罪於大國,他們可能會被驅逐出境,可是很不可思議地,當他們千辛萬苦抵達拉薩後,不僅得到庇護,更在此長住了七年,這場不凡的冒險意外也開啟了達賴對外面世界的視野;同時也因為本書,歐洲人對這塊土地特別的風土民情有所認識
靈旗向來留在戶外,立在蒙古人所崇拜的「長生天」之下。馬鬃迎著乾草原上幾不止息的微風飛舞時,捕捉了風、上天、太陽的力量,而靈旗將這得自大自然的力量傳給戰士。吹拂馬鬃的風,激發戰士夢想,鼓勵他追求自己的未來。馬鬃迎風飄揚,召喚其主人不斷向前,誘使他離開現地,另覓更好的牧草地,以探索新的機會和冒險。開創自己這一生的命運。人與靈旗的結合密不可分,據說,戰士死時,他的靈魂會永遠留在這馬鬃之中。戰士活著時,馬鬃旗引領著他的命運;他死時,便成為他靈魂的寄附。肉體很快就還諸天地,但靈魂永遠活在這馬鬃裡,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後人。(p.10)
蒙古帝國的建立真的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故事,是怎樣的原因,讓為數不多的遊牧民族征服了那麼多土地,並建立了一個空前的大帝國,這是蒙古始終令我著迷的原因;另外則是蒙古人在建立的大帝國到底做了些什麼?由於歷史教科書對此冩的不是很明白,大元國祚雖僅有九十年,但是除了忽必烈入主中原的努力以及元順帝北逃蒙古老家,我們很少在教科書讀到其他皇帝的事蹟,教科書大概是為了民族感情之類的原因,對蒙古的印象也不是很好(原來這是普世皆同)。而蒙古又在俄羅斯(金帳汗國)、印度(蒙兀兒帝國)、波斯與伊拉克(伊兒汗王朝)做了什麼?歷史課本講的太少太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一領堂奧
今天晚上跑去做知青,在最冷的冬天講座跟 AI 辦的《聚焦緬甸:鐵幕後的尊嚴與勇氣》國際特赦組織人權影展,衝堂下選了後者,因為好久沒有參加過此類的活動,還真感到呼吸到不同的空氣,知識社群的活動老實說,這樣的氣氛我感到很自在,也覺得自己好像回到了校園的時代。
這部《緬甸秘密戰爭》,如果有看過藍波第四集的人,可以做一個對照
311 日震已經過了一周年,當時我剛在睡夢中醒來後,一看到這消息昏沉的腦袋真是五雷轟頂 !!! 超級災難襲擊東日本,日本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而日後台灣人的動作也是史無前例的巨大,台灣人慷慨捐輸日震,最後創下了全球捐給日本最多錢的國家,全球捐款中幾乎有一半的錢都是由台灣捐出去的。
台人之慷慨不只令我訝異,雖然台人哈日不是新聞,但是喜歡日本到這個地步還是超過我的想像,同樣的,許多日本人也為之驚訝:這個一個小地方竟然捐給我們這麼多錢啊~所以才有今天這樣一支感謝廣告,全世界只對台灣製作播出:「現在我很元氣,台灣謝謝你」,而在YouTUBE上也有許多日本人的「感謝台灣之旅」片段,我心裡想,強國的統戰單位,要是真的能從中學到什麼的話,那麼所謂的祖國統一大業應該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才是(可是,能嗎?)
「我們會堅強的活下去」,遭遇到巨大打擊的人們是這麼說的,那麼我們更該如此
將軍的過世當然是頭版頭的大事不意外,不過讓我感到興趣的是,這份報紙竟然是青年日報
街頭有個布告欄貼這份報紙的地方,我住的地方以前附近還有,我以為都絕跡了,沒想到今日竟然還看的到!
這份報紙的屬性和朝鮮勞動黨機關報沒啥不一樣吧,附帶一提的是,在軍中的時候,因為實在太無聊了,很多的時候都在啃這份報紙(因為也沒別的可以啃了)
從非洲傳出來的消息全都是壞消息。正因為如此,我才想去那兒,只不過我不是為了那兒的慘狀、紛爭,也不是因為報紙上屠殺與地震的報導;我只是想要重溫身在非洲的愉悅。
我想感覺那個地方的廣大,大到足以可以裝下許多尚未訴說的故事,大到足以容納一些希望、一些喜感,以及一些甜蜜──除了悲慘與恐怖之外,我還想感覺非洲還存在著其他的東西。
作者 Paul Theroux 這趟非洲行緣起於40年前在擔任過教師,這樣說來,他的年紀也不會太小,是的,他以60歲數前往非洲旅遊,大概除了東方王朝的作者 Norman Lewis 以83歲高齡遊歷印尼三島外,我唸到的最高齡還無畏的旅行者了
非洲是讓人可以在地球上消失的最後聖地之一。我要的就是這個。讓其他人等吧。我等太多次了,也等太久了。(p.13)
Paul Theroux 就因為這樣的理由,很任性的往非洲大陸走去了,對某些旅人來講,地圖上空白之地是最有吸引力的
另外也因為這本書的原因,我才知道 Safari 的原意跟動物沒有關係,而是某人正在旅行中,並且聯絡不到,然而在網路方便的現今,現在是已經旅行在外了,還拼命想要讓人找到
Lonely Planet 雜誌進來台灣後,真的帶來更多更廣闊的視野耶,2012年1月這一期的封面主題「歡迎光臨動物星球馬達加斯加」,大概就讓台灣旅遊雜誌望塵莫及,要拉到那麼遠的地方作報導,真的會勞民傷財,況且台灣民眾可能也沒啥興趣,某個角度來說,台灣人出國目的地,大部分也都圍繞著那幾個地方,視野雖然是開闊了,但也是某個程度的狹隘。
這期雜誌剛推出的時候,真的讓我驚呼一下,馬達加斯加不是我之前跟大哥們鎮日幻想白日夢的地方嗎?光聽這個國度的名字就很奇異,那麼跑過去應該夠屌吧(有點無聊的中二幼稚),我想許多人(老一輩)剛聽過這個名字,應該都是從地理課本來的吧
就是一個東懸非洲大陸的外島,和台灣的地理位置非常相近,然後考試會考彼此的比較,老實說我當時覺得無聊透頂,在那個網路沒那麼普及的時代,國立殯儀館編出來的教材真的很容易將學生可能的興趣都送葬掉
短裙熱褲「緬甸女孩」挑戰禁忌 衝擊保守社會「回家變乖乖女」 2012年 01月07日【莊蕙嘉╱綜合外電報導】緬甸政府近2年逐漸走向民主,社會似乎也朝向開放。緬甸首個女子團體「緬甸女孩」(Me N Ma Girls)去年發片,模仿日韓等動感偶像路線,標榜能唱能跳,風格大膽,挑戰保守的緬甸社會、政府當局、甚至是自家雙親的接受度。
《紐約時報》報導,擁有大學學歷的Cha Cha、Htike2、Ah Moon、Wai Hnin Khine和Kimmi等5名20歲出頭女孩,經選秀活動被發掘,前身叫「虎女孩」(Tiger Girls);去年初改名「Me N Ma Girls」,取緬甸英文名Myanmar諧音。
太性感怕挨罵
該女子團體去年12月發行改名後首張專輯,結合饒舌、嘻哈和舞曲等,一砲而紅。
但該團體背心加熱褲或短裙的裝扮,對緬甸民眾而言太過清涼,成員的父母也無法接受。Ah Moon的父親是浸信會牧師,指女兒裝扮會被認為是壞女孩。門禁晚上10點
此外,新專輯的音樂錄影帶皆須經過當局審查,她們只好小心拿捏分寸,「要辣,但不會太性感」。
緬甸女孩平常穿普通T恤和長褲,上台表演時才會換裝。Ah Moon說:「我們在舞台上賣力表演,回到家就變成乖女兒。」
如果晚上10點還沒到家,團員的家長還會打電話查勤。
緬甸真的在改變嗎?美緬雙方的接觸以及翁山蘇姬個人的態度似乎都說這是真的,而「緬甸女孩」(Me N Ma Girls)這樣第一個女子團體的出現,好像更說明是玩真的
難免跟台日韓代表比較一下
「與強權的鬥爭就是與遺忘的鬥爭」,在世界面前,文革是中共的一個尷尬,西藏則是另一個尷尬,因而西藏的文革就成了雙重禁區,愈加不可觸碰。
作者唯色因為父親雅好攝影的關係,留下了一份彌足珍貴的文革在西藏的影像紀錄,這份記錄了「雙重禁區」的照片,張張令人震撼!許多人對於這個雪域國度有著浪漫的憧憬,但是看過這份照片後,可以說整個圖伯特的珍貴文物已經在這場浩劫中摧毀殆盡的差不多了,只是因為我們這些旅人太過無知,仍舊在複製再造中的異國情調裡找尋著對於「世外桃源」的浪漫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