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太陽花
香港的佔領中環喊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到後來每次聽戴耀廷說「不排除」時只覺得又是狼來了,沒想到在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中學生帶頭下猝然發動,一舉震動全世界
雖然說這麼講好像有點往自己臉上貼金,可是我想半年前在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也給了香港許多啟示,當時在網路上還看到香港人講什麼時候要佔中啊?哪像台灣說幹就幹,馬上就成事了
然而說起來太陽花也是一個偶然的產物
三月太陽花
香港的佔領中環喊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到後來每次聽戴耀廷說「不排除」時只覺得又是狼來了,沒想到在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中學生帶頭下猝然發動,一舉震動全世界
雖然說這麼講好像有點往自己臉上貼金,可是我想半年前在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也給了香港許多啟示,當時在網路上還看到香港人講什麼時候要佔中啊?哪像台灣說幹就幹,馬上就成事了
然而說起來太陽花也是一個偶然的產物
這本書還是在網路討論志工旅行時看到的,論壇上看到推薦,時常有人投稿的志工旅行只是很片面的自我感受?這本書寫的是兩千多個日子在泰緬邊境的服務生活,六年的時間可能也是過客,但在台灣這種人也不多見了
作者賴樹盛本身在求學生涯就是半工半讀自食其力上來的,感受到生活中的辛勞卻又能夠超脫上去追求更高的價值,我實在佩服五體投地,在書中看到他的故事,我好像看到了當年一部分的自己
那個時候看到了格瓦拉的摩托車日記,我想在即將到來的未來,我該去勇敢地探索世界,以及效法他去服務人群,可是回頭看,踏出去的地方是那麼的有限
所以這本邊境漂流,另外給我的意義是讓我短暫回顧了曾有的年少情懷,雖然那些已是過往
之前在泰國旅遊的時候,面對泰國的過往歷史總是感到很無力,畢竟在台灣,你要找到一本有深度不是那種吃吃喝喝好買好逛的書,可以說沒有或沒幾本
在清萊還遇到德國女生問我 King Mengrai 的來歷,最好我是知道啦
回來後在書店看到翻譯書,後來在圖書館借到後,我才算有些了解,原來泰國的歷史是這麼波瀾壯闊啊
好炫的影片,讓我彷彿回到過去的那幾天
兩年前的今天,我進入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到過的地方,真的會多了分 connection,這些日子關於這國家的新聞還是持續關注中,比較大條的有
三胖持續進行核試,而且試了也就算了,他竟然在中國邊境試爆,試爆後連中國境內都為之晃動,在全世界都對中國因素感到焦慮時,還有這個小國家真的讓祖國拿它沒辦法的
接著三胖在去年年末處決了攝政王也是他的叔父張成澤,順帶清洗了張的勢力,三胖真的是主體思想傳人,一方面是恐怖統治,告訴世人為了掌權我什麼事都做的出來,即使是處決自己親戚;另外一方面也拔除了中國管道,告訴中國自己會走自己的路,「中朝友誼」事實是那麼不情願的,比起日本美國,朝鮮這個朋友,中國應該更是討厭
另外還有不久前加拿大人在丹東被逮捕的消息,原來他開的咖啡廳我根本有經過啊,加拿大的形象那麼和平,頓時也成了「境外敵對勢力」,這一定有什麼誤會?!
最後則是朝鮮也開放除了中國公民外的新義州一日行,當然索價還是暴貴
當時看到金華網頁就有看到,回來後過了一段時日,線路真的開通了啊,如果有天白頭山/長白山之旅能夠成行的話,我會順便路過吧
雖然說費用一樣很貴!咦,以「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怎麼不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好歹也該與港澳同列吧,朝鮮不尊重親密盟邦的國策耶
之前在通化街看電影時就看到這攤 Joky ,由於對自己是否能夠接受這味有點遲疑,所以未曾試過
不過大概是在香港看到泰國餐館感到太親切的原因吧,我想也該交流一下,難得在台灣看到泰國人工作,台灣多的是越南人,連帶越南菜大家也不陌生,可是泰國人我就只看過她而已
我就說我到過泰國啊,不過香港的泰國人比較多,她說她嫁來台灣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泰國也是經歷一番變化吧
然後突然我想到一個一段時間我的疑惑:
為什麼在台灣沒有引進芒果糯米飯呢?畢竟台灣就有「原料」,芒果跟糯米在台灣都不是稀奇的東西啊
答案很簡單,就因為台灣的氣候是濕熱的,所以會很快壞掉,但是泰國的熱不是這樣的,空氣中的水分沒那麼多
到過泰國就覺得她講的蠻有道理的,泰國雖然熱但不是濕黏的那種(香港也是有得比的)
至於為什麼台灣沒看到 Khao Soi 呢?她說要弄要有個廚房,不然沒辦法弄
可惜是涼拌青木瓜我還是吃不習慣,回家後放在冰箱,過幾天都忘了這事了
NOTE:為什麼香港有很多泰國人呢?就跟台灣有很多越南人一樣,許多都是跨國婚姻過來的
把澳門再用早上的時間好好看了一下,中午退房後就要回港回台了
大三巴牌坊依舊滿滿觀光客,臨去時特地買了一杯珍奶,味道跟台灣差不多,只是份量約六成,售價近一倍
很快地來盪到渡船碼頭,澳門碼頭的咩咩很靚,真該厚著臉皮好好拍一張的,可能自己太累也意興闌珊起來,可能也沒有下次了吧
其實我鐘意的是 穿 Nike 鞋的
抵達信德中心,本來打算不要在走了,在這裡吃就好了,咦?這裡也有待在瀋陽看到的味千拉麵,試試看好了,不過看到它的價錢 , 80 HKD實在吃不下去,在祖國應該沒賣這麼貴吧
所以就照計畫往「九記牛腩」移動吧,畢竟連鎖店要吃到的機會多的是,儘管都不在台灣就是了(後記:大錯特錯)
從信德中心要往九記移動又被考驗了一次,真的!港島最畸形的,馬路都是給車走的,行人只能走隧道或天橋,要跨過馬路是件很困難且稀有的事。可是身為遊客怎麼曉得要到哪個天橋了,幾乎都不會有指示的
九記簡單講一下吧,我對麵條沒有愛,不過牛腩跟湯清醇可口,服務也不錯(回來才看到這篇,但是我沒遇到就是)
在這裡併桌遇到一位日本人,也是我此行唯一遇到的一位,曾經經濟實力不可一世,到處都有日本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嗎?去泰國也是遇到韓國人比較多
吃完後就坐叮叮好好再瞄過港島,要準備回去了
第一位獲得台灣人廣泛知名度的哈薩克人就是這位 Sabina ( Kazakh : Сабина Алтынбекова; born November 5, 1996)了,沒想到只是來台北打球,有如此特別的注視與待遇,旅行,將自己從熟悉的空間轉移到陌生的空間,總是有奇遇啊
對這位哈薩克姑娘來說,這也是難忘的記憶吧 —- 那年我只是來到一個不知名的小島比賽,結果那幾天整座島的人都認識我也喜歡我
至於哈薩克,願意去了解乃至於旅行該地的,也許還是因此多了那麼一點點吧
澳門曾經有過孫大砲駐足的足跡已經令我意外,那麼還有什麼大人物也走過這塊土地呢?鄭家大屋就是知名思想家鄭觀應在澳門的故居
這裡是澳門政府在 2010 年才開放的景點,澳門政府很棒就是、他們景點跟台灣一樣大多是免費的,這要是在「內地」,早就圈起來收通常都很貴的門票了
大屋主人鄭觀應和《盛世危言》的名字多少都還留有印象,在許多年前的課本有讀到過,不過除了考試應付外別無想法,也許是授課時間總是有限或者是教科書編撰的方式讓人不會有興趣,我也是來到現場看了澳門政府製作的介紹影片才有較深的印象。說到這裡,有時候真的認為在這個網路時代,學校老師的重要性已經沒那麼重要了,我如果在網路上能夠找到圖文並茂的資料,那何必聽老師一張嘴?而且因為跟生活經驗有距離,連想像是什麼樣子都做不到
在學時完全沒有印象的《盛世危言》經過簡介影片,大概多少都體會到作者當年看到中國在面臨西方勢力進逼,憂急下的報國之心。《盛世危言》對毛澤東也有影響到,這本書的建言在現在的中國都不過時,精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完全落實條文嗎?當然黨居於專政領導是落實地很好,只是這樣的條文實在很奇怪,如果清廷立憲時,規定權力由皇室所有,那麼還算立憲嗎?
既然居住在澳門,鄭觀應很自然也留下關於澳門的詩句,咦?好像這首七絕中沒有看到澳門的字樣,「海鏡」就是澳門古稱,也是很美的名字
這次停留在澳門的時間不很多,還是得好好利用,否則下次來不知何時?趁著早上的時間,來到了澳門媽閣廟這處我心中必訪的景點
「你可知 Macau 不是我的名?」《七子之歌》一開頭這麼問到,這個 Macau 的緣由就是從這間媽閣廟來的,當葡萄牙人登陸澳門時,問到了村民這是哪裡?村民回答媽閣廟,於是在老外的殖民地列表裡,從此有了 Macau 這個名字
聽起來有點類似馬祖名字的緣由也是來自媽祖,可是愛國詩人表示兒的乳名並不是 Macau
在休息了一下,接著徒步來到了澳門的國父紀念館,還是感到太親切:一路上的景色簡直宛如置身在台灣,澳門的街景跟台灣太像了!
「咦?原來澳門也有國父紀念館啊」,行前在網路上搜索資料看到時,還挺意外的,原來澳門也曾經留過他的足跡,儘管台北仁愛路上的紀念館,我已經很久沒去過了,然後小時候對偉人的崇敬感,也在接觸了更多的新知後,他在我ˇ的心中,已經走下神壇
這個小巧不顯眼的地方就是孫中山在澳門駐足的地方,還可以說是台灣的租界吧,因為紀念館是由台灣政府管理的,所以一入門會看到許多台灣公部門的宣傳品,除卻比較沒意思的政府形象工程,裡頭展示還有觀光文宣,不曉得有沒有澳門人因此對台灣有興趣,然後在來到台灣後,發現兩地的街景簡直是姊妹
館史我想館內介紹牌示比我講的更清楚,要補充的是這故居的建築風格還挺特別,原來這是伊斯蘭教摩爾式建築,大概由於伊比利半島被摩爾人統治過,這樣的風格也影響了葡萄牙人,因此在遠東的這個小漁村有了這樣風格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