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y Archives Life’s a Journey
  • 桃機過夜第一遭

    2014_11_25  (092)

    暨在泰國跟韓國的機場過夜後,總算輪到自家的機場了

    本來一開始完全沒這個打算的,只是既然只有早早班出發的班機,與其三更半夜起來趕巴士還要懷著趕不上的不確定感,不如就早早報到吧

    而且還更為巧合的是,整整一年前,我才從韓國的機場回到桃機,真的一開始都沒這個打算的,只是時間上配合的因素,開票後才發現到這麼恰巧啊。所以我也完全沒想到就是,這天是泰國水燈節的最後一天,如果早知道可能會更早一天出發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751


  • 2015 Myanmar 「遙遠的郊外」出發前夕

    Why Myanmar?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因為作為對照組的原因,在從前,緬甸和北韓可以說是亞洲兩個最神秘的國家,北韓讓人聯想到的畫面總是不斷的閱兵儀式,而緬甸也是由一群將軍在統治,因為軍政府執政的關係,引起的國際制裁讓她的門戶因此關上而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當然跟北韓相比,緬甸還差的遠,北韓整個封閉,這種連人民腦袋都要管的極權國家,大概在全世界碩果僅存;緬甸還多少沒這麼封閉,她跟台灣竟然有著許多人想不到的「絆」

    要說台灣離緬甸很遠,那也不一定,反而緬甸和台灣的距離要比想像中的近很多,你可以挑一個周末的早上去到中和的華新街走一趟,在那裡可以吃到緬甸菜,然後鄰座的話語會讓你覺得來到「異域」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751


  • 慶州小屋的記憶

    2014_11_20  (039)

    去年在韓國旅行的時候,由於沒料到韓國比我想像要來得冷(而且風還很大!),準備不夠下的衣服不夠厚,真的有被冷到了,大概如此,所以也懶得開口說話。除了 JSA 的行程有跟人講什麼話之外,也真找不到人說話,對啦,如果我知道釜山 Terra GH 的一位櫃檯就是台灣姑娘的話,我會有晚待在 lobby 一起聊韓國,可是我在check-out 才曉得 …….

    沒想到在我想說就一人旅到底,無風無雨地抵達韓國之旅的終點時,慶州的這個小屋帶來了驚喜

    2014_11_20  (108)

    從有青旅經驗開始,一直以來都跟網路上想像的印象不一樣,青旅除了比較經濟外,另外就是有交流的機會,可是卻是各做各的居多,尤其是現在行動裝置那麼方便,旅人甚至願意滑啊滑的,也不跟同房室友交流。於是我也漸漸沒有期待,這間慶州的小屋卻讓我有了想像中的交流。其實此前也不是沒有交流,只是這裡是最接近「想像」的

    2014_11_20  (107)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751


  • 兄弟之情?乾父子之情!

    2012_9_8 (914)

     


    在去北朝鲜之前,我从未在某种记忆里醒来,我从未怀疑过,也未思考过一些问题,可去过了以后呢?我感觉也并不明朗,更确切地说,是更加茫然了……

     

    在我北朝鲜回来之后的几天,一个路上认识的朋友问我要了很多很多照片,因为他是南朝鲜人,不能进入北朝鲜。

    在北朝鲜的时候或者回来以后,我们都会吐槽他们这个那个……(我们在北朝鲜说话的时候都很注意,因为北朝鲜导游都是中文导游,我们吐槽一律用上海话说,不让他们听懂……)。这些都这很正常,一个国家被人吐槽,理所当然地很正常。每个国家都会有。

    可是为什么,有一天,那个南朝鲜人,说了一点点北朝鲜的不适合,真的只有一点点,的时候,我会那么难过并且激进……就好像你听着别人说中国一样……于是我拼命替北朝鲜说话,像捍卫自己的祖国那样替北朝鲜说话。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恍然明白,那些老人都说,中国是北朝鲜的干爹,看来,那一点不假。

    这个就是北朝鲜,你能感到与众不同,能忍受每天没有网络的孤寂。
    他们没有任何宗教的力量,可是你竟也会因此而是捆绑在一起。
    甚至沉浸于某种神奇的爱国主义情节中。

     

    韓國之旅後一週年紀念

    不過卻是跟北朝鮮有關的,這篇從穷游网看到的文字是看過的朝鮮遊記中的佳構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751


  • 民主的光與影-臺韓前進民主之路人權影像展

    2015_10_24 (02)

    沒想到在韓國之旅快一週年的時候,恰好有了這個活動,曾經我對韓國的印象就是那些激烈的街頭運動,那是一個沒有韓劇、韓影、韓樂Kpop、根本沒聽過幾個韓星名字的年代。對台灣的新世代而言,這個韓國顯得陌生,原來曾經兩個地方走過相同類似的一條路…..

    八十年代的台韓街頭彼此各自狂飆著,台灣五二零農民運動、反戒嚴、反刑法一百條、鄭南榕自焚案…..另外一方的韓國則一連串從工運到反軍政府示威,最後兩國結束威權政府也幾乎同時,1987年台灣宣布解嚴、1988年韓國則進行總統直選(儘管最後還是軍方出身的盧泰愚當選)。將這兩個國家的歷史進程照片並置對照,今天的活動意義不凡

    2015_10_24 (13)

    活動當日也來到當年抗爭的韓國嘉賓,帶墨鏡的這位老前輩曾經擔任過釜山市長、國會議員,還有幾位是當年參加示威活動的要角,在引介告一段落,跟隨這位老前輩的背影進入會場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751


  • 漢字日本

    漢字日本

     

    對許多台灣人而言,日本最特別也最便利就是有大量的漢字使用,因此在溝通相對方便之餘、又有造訪「先進國家」的虛榮感,日本成為台灣人熱門的出遊地,儘管相對於世界來說,日本並不算是一個熱門的旅遊國家就是了(英文指示不太豐富,以及日本人英文應對能力普遍「苦手」)

    那麼日本人對漢字是怎樣的態度呢,這本書多少有些端倪

    1.
    原本我以為是和製漢字的「傲嬌」原來是從 「つんでね |ツンデレ」,還是由台灣人翻出來的,這個巧譯讓能通漢字的日本人都感到慧心獨具

    漫畫《亂馬》裡的小茜應該是我第一個傲嬌女印象,小茜雖然是個洽北北的女生,但是有時在面對亂馬的時候,還是會顯露女孩家的嬌羞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751


  • Malaysia Chabor

    馬來西亞的查某到底是怎麼樣?總算有人用歌聲的方式告訴我們是怎樣了!

    我自己在泰國旅行的時候,一天去水上市場,我就一直在猜坐在我右手邊講漢語的應該是哪裡人?台灣中國或香港?結果答案揭曉,中港臺都不是,就是馬來西亞啊。畢竟中港台地緣相近,跟天朝中心有段距離的馬來西亞,同樣也還說華語,該是怎樣的形象?不要說韓國人,連我們都不太清楚

    所以有這麼一首歌單刀直入「Malaysia Chabor」,而且「查某」在台灣更是格外親切。四葉草這裡穿的是馬來西亞的學生制服,有些像香港、跟英國殖民統治過有關連嗎?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751


  • 忽必烈诞辰800年 蒙族人的共同骄傲

    Kublai Khan

    "大蒙古国"是人类历史上连续性版图最辽阔的国家,其鼎盛时期的君主忽必烈在800年前诞生。其后人–无论生活在中国还是蒙古,都将这位蒙古大汗看作是自己的民族骄傲。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800年前(1215年9月23日),元世祖忽必烈降生了。他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将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大蒙古国"从东欧延伸至朝鲜半岛,是人类历史上连续性版图最辽阔的国家。

    从1271年至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大元"延续的时间不足100年。而在20世纪地缘政治领域的诸多大地震下–例如清朝灭亡、苏联兴起,蒙古从中国版图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国家,并很快受到莫斯科操控、支配。

    一个历史讽刺
    "作为一个蒙古人,忽必烈在统治中国时想必遇到很大困难,因此他让自己成为一个中国皇帝,建立了元朝",蒙古史学家、曾撰写多部蒙古历史主题著作的约翰·曼(John Man)对法新社说。

    "这算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历史讽刺:当代中国是凭借一个来自北方的蛮夷之人,凭借的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忽必烈,划下了今天刨除蒙古之外的大部分边境线。"
    不过,中国将自己称为世界最古老文明之一,习惯于"拿来主义"–将一些成功的外来侵略者称为中国人。
    敏感的政治话题

    当今的蒙古仅有300万人口,大部分都是蒙族,而生活在中国的蒙族有将近600万。

    在人类历史上,一些分裂的国家重新统一,例如东西德,一些蒙古的民族主义者也抱此幻想。然而乌兰巴托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旭日夫(D. Shurkhuu)称,该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弱势和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让一个单独的蒙古国变得不可能。

    "特别是对于蒙古政界而言,这是一个政治上非常敏感的话题",他对法新社说。

    蒙古在周三(9月23日)举行了庆祝忽必烈诞辰800周年纪念活动,而很多生活在中国内蒙古的蒙族人也对当年的蒙古领袖怀着深厚感情。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751


  • 尋路中國

    何偉的書寫中並不直接挑戰權威,他不比《312號公路》中的夾敘夾議似乎更能為党接受,在《尋路中國》中,更多的是一個個民工、農民怎麼力爭上游、擺脫命運,尤其是在共產黨統治下改革開放下的百年一遇

    何偉描述性的寫作或許非常勵志,但確實不如要《312號公路》來得精采,《312號公路》中提出的批判以及質問,往往更是一針見血,也讓讀者反思到「這裡是中國」怎麼做都是兩難的處境,也對中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當然何偉還是很了不起的,文字簡練優美,尤其他還是得跨越語言之壁的外國人,記者、報導者當如是啊


  • 發現曼谷:城市的倒影 = Bangkok Found: Reflections on the City

    發現曼谷:城市的倒影 Bangkok Found: Reflections on the City

    去年的泰國之旅行前就曾經感慨過,好像在台灣,沒有能夠對泰國或者東南亞有深入認識的書,不是說不想要好好做功課,而是台灣出版品根本找不到,所以泰國之旅多少有些遺憾。回來後才得知這個消息,終於有本關於泰國的好書了

    在讓我看到原來台灣書市出了這本書的網頁上,作者寫說他複製了網路上、旅遊書可見的經典行程,但是對泰國有多深入的認識呢?「大概只是從0到1吧(滿分是100的話)」

    我也是同感啊,說到底要是只有看了淺薄的旅遊書或各種必吃必買的指南就出門的話,回來後能夠對去過的地方有多少認識?更不用說腦袋空空去跟團了

    《發現曼谷:城市的倒影》很令人興奮地補白了這個空缺,作者 Alex Kerr 個人的特別背景是長年在日本生活,所以在這本書中,他不時比較了日本跟泰國這兩個亞洲國家的異同。由於自己也是亞洲大家庭的一分子,閱讀同時,往往有感從外地人的眼光,才能得到許多不會想到的啟發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