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y Archives 2017 東南亞共產黨國家之旅 + Thailand 4.0
  • Life's a Journey » 2017 東南亞共產黨國家之旅 + Thailand 4.0
  • 沙壩印象

    來到沙壩第一件發現的事───竟然是跟在娘水一樣把手機忘在車上,這次也一樣忘在火車上了,一樣請櫃台美少女幫忙,但是她說至少要有你的電話號碼,我怎麼知道?

    於是又坐回火車站,一番詢問下,還真是完璧歸趙了,也不能說完璧,因為螢幕老早就摔爛,娘水是在巴士上螢幕摩擦到。所以沒人要的手機總是安全

    順便吃了河粉當早午餐,總算可以開始沙壩山城的旅程?

    2017_11_30 (08)L

    2017_11_30 (29)

    不過回去沙壩市區後,發現到自己匆忙之間沒有準備,還真是所知一無

    第一個印象是沙壩跟阿里山有些像,或許吧,大概也曉得沙壩要販賣的是什麼?簡言之,少數民族的異國情調

    2017_11_30 (27)L

    然後沙壩也是我經驗最為「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這裡的少數民族根本就是童工,一個個穿著傳統服飾的小孩(還有背著小小孩)提早長大跟觀光客兜售手工藝品,已是日常風景,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

    越南政府大概也懶得照顧這些「非我族類」的人民吧,所者說心有餘而力不足?可是遊客會在永遠不停歇的回絕中,一點點地喪失自己的耐心同情以及遊興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1212


  • 曼谷老戲院巡禮(2)Scala

    2013_12_20 (086)

    這也是另外一間戲院,造型非常的 old-fashioned,在電影看過美國戲院的樣子就這樣子,不過內裡就不知道了,這裡的票價更低廉,竟然只要 100B!上映的影片除了,大概我會有興趣的是 Like father, Like son 吧,如果時間趕的上的話,可以考慮來這裡殺時間

    2013_12_20 (087)

    在第一次的泰國之旅時,無意間我發現到了這間戲院,簡單地留下了以上的印象
    我真該在這裡看場電影啊,但是來去匆匆沒有機會

    2013_12_20 (088)

    2013_12_20 (091)

    2013_12_20 (089)

    2013_12_20 (090)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1212


  • 越南臥鋪火車到沙壩

    2017_11_29 (141) L

    2017_11_29 (143) L

    晚上回旅舍,巧遇 happy hour ,啤酒暢飲活動,其實我不愛啊。而櫃檯咩咩還是很熱情地勸酒,說實話氣氛還不錯,很熱鬧的

    跟印尼華裔老哥還有一位荷蘭弟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荷蘭弟說一點我倒是很同意,他說亞洲很大也住著相當多的人(跟歐洲比較起來更是了),往往一個國界線就不一樣,亞洲是那麼的多元!

    我就說從日本東北亞到東南亞就不太相同,確實完全不一樣!不要說東北亞跟東南亞比較,光是東南亞就相當多元,關於信仰有信佛教的、伊斯蘭教、天主教的;政體也有共產黨專政、總統制、內閣制、君主立憲或者政變制;陸地東南亞跟海洋東南亞也不盡相同。光是一個東南亞就很難一言以蔽。我還說越南後接著要去泰國,因為泰劇泰影因此對泰國有份特別感情

    只是這裡也是我待在這兒的最後時光,接著我要打車到火車站,旅舍櫃台說只要 20K,但是跳表足足是三倍 66K,可是也是便宜,也懶得追究到底是?就當做支助奶粉錢吧

    住在河內老城區,有些似曾相識,後來我有些想起似曾相識在何處?如果住在富民市場或者果菜市場附近也差不多如此吧

    2017_11_29 (144) L

    2017_11_29 (146) L

    2017_11_29 (150)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1212


  • 尋找漢字過往:河內文廟

    2017_11_29 (097)L

    「既然去過韓國的成均館,那麼來到越南,也該去他們的文廟吧」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我來到了河內文廟

    就跟成均館一樣,河內文廟也是基於中國文化影響的產物,越南曾經是漢字圈一員,在這個小小的文廟可以體現。河內文廟大體上跟北京孔廟都是同一個脈絡而生,所以感受非常親切,除了 Size does matter ;在文廟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漢字,其中有些字還真沒看過,這就是所謂的「喃字」(Chữ Nôm)了

    2017_11_29 (102)L

    「喃字」是古代的越南人依照漢字造字法則自行創造出來的文字,古時候的越南就是用漢字以及「喃字」記事。光就這個鐘銘來看,我想喃字的數量應該比日本的「和製漢字」要多許多

    然而在法國人的到來,殖民統治下,越南人才開始使用現在拉丁化的文字,1945 年北越開始推廣,現在在越南街頭,就跟泰國一樣,比較會看到漢字的地方就是廟宇,大體上已經消失在一般越南人的生活中了吧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1212


  • 尋找革命過往:巴亭廣場、胡志明故居

    2017_11_29 (016) L

    今天起床的時候,跟旅友交流了一下,不意外有對岸同胞。意外還有會中文的稀有動物日本人,而且他說很愛中國,去了中國好多地方,他也知道日本人不太喜歡中國遊客,因為「うるさい」我想是如此,可是他還是獨學漢語成材,他的漢語腔調自然很接近他們那的口音,珍しい~很稀有啊,留下 E-mail 交流一下,如果他想來台灣的話

    河內古城周遭適應了一下,說起來也很資本主義了,跟在中國差不多。首都河內說起來還不算是大城市的模樣,但是商業的氣氛也是有了,「變身」前的樣貌我想我是錯過了,後來離開越南的時候,我才想到緬甸的仰光,正在改變的仰光如果有朝跟河內的樣貌差不多,那就是相當的進步了

    接著出發到巴亭廣場,這裡大概等同於北韓的金日成廣場、中國的天安門廣場,是我社會主義國家之旅來到的第三個廣場,他們總是在這樣的廣場展現「人民的力量」。不過第一眼的印象還是稍嫌小巧了些,但是一樣擔任了社會主義風格的廣場角色

    2017_11_29 (017) L

    2017_11_29 (019) L

    2017_11_29 (030) L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1212


  • 吞武里第一天

    2018_1_14 (26)L

    終於可以回曼谷了,Slove U hostel 的服務好到一個讓我覺得只待一晚根本對不起他們的誠摯款待,下次吧

    今天出門依舊受到他們的照顧,儘管不太喝 กาแฟ 的我想說不消費些什麼實在過不去,叫了來泰的第一杯 Latte 、當然也是 coffee 第一杯,席間還有一位問了才曉得的菲律賓女生,老實說還是第一次在路上遇到菲律賓遊客,她說也是只待一天要回去工作的樣子。她說想來台灣,台菲兩地很近啊

    然後我又把 Porkuku 在 KKU 拍的照片給店長夫婦確認,他真得不曉得鄉里有位學生麻豆,遠到台灣都知道。可惜時間來不及,沒有留下 memo 線索

    藝術家氣質的老闆一樣幫我找 KK city bus ,一下子就到巴士站了,上車發現外套好像沒帶到,又多了一個理由可以來孔敬了

    2018_1_14 (28)L

    一下子巴士就出發了,終於要回到原點了,還有第一次遇到車掌先生,雖然說有點「粉紅系」;跟他確認再三,確定有停在 Mochit 。由於上次來到這裡看到有進城巴士接駁,當然就坐個一次,卻沒想到,從 Mochit 巴士站坐進城公車可以坐到一個半小時,下次應該早早就到 BTS Mochit 站

    公車司機跟車掌阿姨在車上,似乎有聊不完的話, 我沒聽到他們停下來的時候,面對永遠擁塞的(大概除了新年假期那幾天例外)曼谷交通,他們懷著「Jai yenyen」的態度面對,泰國時間就是這麼地緩慢。就像人在泰北時,從南邦坐到清萊那樣的感受,儘管在繁忙的城市裡頭了,我感受了一樣的內蘊

    預訂入住的 Petit 找了一段時間,櫃檯是穆斯林女孩還是第一次看到

    2018_1_14 (29)L

    2018_1_14 (30)L-2

    這也是我第一次落腳河岸另一邊,從窗外望出去,也看到了不曾看過的曼谷景象
    一直都是從那一頭望過來,現在從這頭望過去,怎麼感覺有點像是從寮國望向泰國,吞武里好像走進了時光隧道

    2018_1_14 (25)L-2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1212


  • 從東北亞到東南亞的三溫暖之行

    2017_11_26 (01)

    終於要從日本回家,坦白說跟許多號稱哈日族來說,我真的算程度不深的

    可是就在一個簡單的念頭下「洋妞都會講了,漢字圈出身的我怎麼可能不會」開始學習了日本語,我才漸漸了解認識了日本這個國家,這次來到日本也算是一個學習成果體驗

    較之異國風情濃厚的沖繩,關西更是較日本的地方,更能對其它人說我來到日本

    幾乎一塵不染的清潔,以及對工作的認真要求,日本人的自慢跟矜持,不是沒有原因。我的日本語學習也讓我學到日本人的意志力,一路地「頑張」下去!

    路上遇到的日本人許多也很熱情,為我這場旅行增添了許多色彩,我會再來的,我也開始愛上日本了,不是幼稚迷戀的那種

    2017_11_26 (02)
    (投宿樓下的深夜食堂臨走買的鰻魚飯,我會再回來的)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