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餐後,腳踏車還是踩到了帕辛寺,雖然我認為對外地人來說,清邁的每間廟宇都是一樣的,都是新鮮的,可是也有不知道從何逛起的起頭
帕辛寺相對於其他清邁的廟宇,最與眾不同的是,它是清邁的皇家寺院,這是為什麼遠遠就能看到國王先生看板的原因嗎?當然在泰國古時,帕辛寺並不是目前這個王朝的皇家寺院,懸掛現任皇室的肖像代表著一份重視吧
帕辛寺不是卻克里王朝的皇家寺院,而是更早之前、朔及到「百萬(畝)稻地」蘭納泰時期的明萊(Mengrai)王朝,由第五任國王 Pha Yoo王所建,清邁城也是承父親之令而建立的;帕辛寺建立於 1345 年,目的是用來供奉Pha Yoo王父王的骨灰,之所以在清邁的廟宇中最為神聖也最重要
屹立該寺的大佛像,據說是由斯里蘭卡請來的,不過外貌則是泰北風格。每年潑水寺帕邢寺會為佛像淨身。因為來訪的時候並不是宋干節,就無法共襄盛舉了
原本看到的文獻有寫到,帕辛寺所供奉的是尊貴的「獅子佛」,但是後來有看到另一說法是,「帕邢」是勇敢的意思;只是因為在泰文發音中,「獅子」和「勇敢」相同,所以一般人會把「帕邢佛」誤認為「獅子佛」,孰是孰非呢?真為台灣的出版業者留下的空白感到羞恥,不是所有人都只滿足於吃吃喝喝而已,有更深的知識才能讓我們更瞭解不同文化的內在
沒啥特定目的的我接著四處亂晃,這裡是一座宗祠,台灣也有許多這樣的宗祠,感覺到很親切;這些宗祠都代表了移民的路徑,祖先是怎樣勇渡惡水,最後在這樣的異域裡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