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久違地來到了通化街的南山戲院,一樣我在開場前跑去我的定番:蚵仔大腸麵線跟肉圓,卻無意中發現柬埔寨國旗!就在隔壁,還是我第一次在台灣看到柬埔寨菜飯館
那麼下次就來試看看吧
上次久違地來到了通化街的南山戲院,一樣我在開場前跑去我的定番:蚵仔大腸麵線跟肉圓,卻無意中發現柬埔寨國旗!就在隔壁,還是我第一次在台灣看到柬埔寨菜飯館
那麼下次就來試看看吧
กรุงเทพ – ประตูผี👻
ภูเก็ต – ประตูหมี🐨
看到店名讓我會心一笑,即使不懂泰語,看那個可愛的圖樣也該知道吧
來過泰國幾次,終於在年初(2019)來到大名鼎鼎的鬼門 Pad Thai,不愧是有名店,排隊人潮中各國遊客的身影令我一驚。也不過過了半年左右,來到普吉,街頭漫步時偶然發現了這間熊門
曼谷有鬼門;普吉有熊門。此時呼應了年初,也許店長曾經在鬼門習藝過?
六月無意在東羅發現到這間店,過了幾個月又來實在不錯吃,就特別記錄一下吧
「บะหมี่」雖然店名就以肉麵為號召,但是第一次來到這裡吃的卻是炒蝦飯,也是一樣好吃,一吃就難忘懷。那次正值上班族用餐時間,店內店外等待顧客眾多
回到在油麻地的住宿路上就已經看到義順牛奶的店面,也不曉得為什麼沒有進門,尤其是在這麼炎熱的夏天裡,或者跟香港知名的服務有關係?始終有種望而生畏的情緒,後來我想我把它跟澳牛混在一起了
來到澳門後,反而沒有預料到很快又看到義順的店面,怎樣也得進門一試吧,外頭多麼熱啊,後來我才知道義順原本就是始於澳門的
義順在新馬路的店面很簡單,我竟然有種像是在台灣古早冰果室的感覺,所以裡頭的雙皮燉奶也能說是「古早味」吧,不過走在澳門的騎樓內,第一個印象是好像台灣啊,才猛然想到,停留在香港的時候,雖然都處在多雨的華南,可是似乎很少看到騎樓,日曬下雨都躲不了實在怪了,對了連深圳也是這樣!
從香港回來後,坦白說,對香港的所謂美食多半感到言過其實的
香港如果只能以購物美食之類來做號召的話,就代表這座城市能夠給予文化底蘊的事物相對少很多,同樣高昂的消費,來到日本、韓國帶來的文化衝擊還是比較大的,雖然這兩者也算還在漢字文化圈中
那麼怎麼今天還想來士林吃香港的牛雜呢?
我也不曉得,大概是想要做個了結吧
這間「十三座牛雜」原本是在香港北角的名店,可是香港的地租實在貴到嚇人,只好黯然收店轉戰士林,由於老闆就是台灣女婿,所以對台灣有特別的感情
從北角落腳士林,一代宗師的故事也是如此,可是有天如果台灣也變成 SAR 一家族了呢?
要回到祖國, White-rule 的國家嗎?
對香港人嗜食牛雜的印象還是從電影看到的,《同居蜜友》裡,鄭秀文出於好心換了一鍋牛雜湯,結果梁朝偉知道後,大感意外:「這是多年來的精華啊」,牛雜在香港人的生活中就是這麼尋常
很久以前,那個師大商圈還有間政大書城鶴立雞群於此的年代,就看到這間「正宗馬來西亞咖哩雞」,沒想到今天才是自己來到這裡的第一次消費,它已經搬離我熟悉的位置許久了
現在的位置就在之前來過的好好味隔壁樓上,很明顯是住宅啊,怎麼會有一家食堂開在這?那又是什麼樣貌呢?
跟著運動帥哥上樓後,門面是這樣的
儘管已經在網路上看過相關圖片了,來到現場還是感到很…….神奇,「正宗馬來西亞咖哩雞」是我吃過最「家常味」的地方了,住宅的客廳就是營業的場所,我還沒到過其他地方是如此的,真是太特別了!
由於現場已經滿座,所以跟運動帥哥合桌,在香港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在台灣還是有些彆扭
這間店是有次從這裡經過時看到的,當天還是一個天氣不好的陰天,但是卻排了一條人龍,這是怎麼回事?
後來回家 google 一下,才知道這間肉圓小有名氣,我時常感慨,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很多還不是從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來的,更多還是網路的原因,先轉回來,這間肉圓沒有注意到的原因,我想是因為每次去南機場不是他的夜市就是早餐吧,哪知道下午時還會有一攤肉圓開賣,這也是這間店厲害的地方,在下午時多數人都該忙著上班時,它仍然吸引那麼多人
去國圖台灣分館(事實上也就只有這個「分館」)借還書,如果光線好的話,就會想要來華新街這來拍東西,但是帶 DSLR 畢竟突兀還很笨重,所以這是想要台微單的理由,現在拍食堂拿起 GF 1 更是如虎添翼
因為今早光線不錯,所以我就又再來了 <( ̄︶ ̄)>
好久沒記食了,原本的計畫是每月至少有篇產出,如果沒啥題材好拍或沒有時間跑遠遠拍的話,那麼拍餐廳是最簡單也最方便的了,只是….我竟然上篇記食已經是四個月前的事了,連續三個月掛蛋,未免也太怠惰!
當然不是沒去吃吃,只是照片沒拍好我就不會放,DSLR 太笨重讓人生懶病也有關係,不過現在有 GF1 來拍這題材是真的方便許多,未來出勤率會很高吧
今天來拍的目標是阿春涼麵,說起來又是一次過家門N次而不入的經驗,原來我們這裡有這麼間名店說,我活到去年下半年才知道,那是有位同事跟我講的,本來也沒特意記下,後來車子騎到那裡,很明顯的招牌就看到了嘛,就在N年前也去過的金笛資訊旁邊(哦哦~它已經搬了,而且現在網路考古題很好搜,那個年代很久遠了)
吃了好多次之後,今天總算帶著 GF1 來拍記食
隨著外籍移工、外籍配偶在台灣儼然成為一個新興族群,來自新住民的家鄉口味也因此傳入台灣
越南風味菜便是台灣人很熟悉的一種,越南河粉想必很多人都吃過了,不過這裡記錄的是另一味越南法國麵包
這攤越南風味出現在廣州街夜市時,給人的感覺還蠻特異的,畢竟周遭都是台灣小吃居多,基於嘗鮮的因素,我在這裡買了我第一次的越南法國麵包,所以一定要為她們作個記錄
▲ 目標物法國麵包,由於越南受過法國殖民統治的原因,所以才會有這道越南法國麵包吧~不同文化的交融對我來說始終是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