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y Archives 電影筆記
  • 寶萊塢的甘霖

    苦悶的日子裡,寶萊塢帶來一陣甘霖

    我在想,除了恐怖片的類型外,另外一個我比較偏愛的類型,應該就是歌舞片吧~之所以說「應該」的意思是,由於現在歌舞片的產量不多(當時以為),看過的片子不多,所以不敢多麼的確定,不過在影展看到的歌舞片(或有歌舞橋段就夠了),歌舞畫面總是那樣的迷人~

    回想起來,喜歡歌舞的心情應該跟經濟大恐慌的時期,歌舞片是最受歡迎的類型同種心情吧
    ~那個時候一直沒收入真慘

    後來才知道,歌舞片多得不得了,印度的寶萊塢一直都在生產啊~印度的影片無歌不舞,或者歌舞類型在印度受到鉅大的歡迎也是因為該國的貧窮人口也很鉅大的關係吧~也因為如此,印度市場是好萊塢少數吃鱉的市場。只是受不了的是,印度片的片長都超長的,而更受不了的,尤其是那麼長片幅又婆婆媽媽加霹靂火劇情 XD~

    片段有點美式校園YA片的感覺,因為背景跟校園有關係吧,考據的資料是電影跟「不可能任務」沒啥關係,(是因為帥哥男主角像Tom Cruise的關係嗎?)而比較像「逃學威龍」,又牽扯到印巴之間的緊張關係,(光此一點,你很難想像巴基斯坦會有這樣的東西出現,覺得印度比巴基斯坦要有前途多了),超想看到的。

     

    流動瓶子之行腳記錄: 《寶來塢之不可能任務》‧給我沙哥,其餘免談!! 

    [電影] Main Hoon Na(寶萊塢之不可能的任務)-逃學威龍之絕地任務 

     


  •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2006)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九一一之後,北愛爾蘭的IRA黯然宣佈解除武裝,數百年來的武力抗爭也不得不在舉世反恐的壓力下告一段落;而先前,北愛問題的重大進展更讓談判的協議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北 愛問題看起來是距離台灣那樣的遙遠,不過她們所面對的問題和現在台灣島內所面對的卻又是如此熟悉,英國,或說是「聯合」王國,也面臨著已有數百年的統獨問 題,除了北愛爾蘭的激烈抗爭活動最為世人所知;蘇格蘭的「蘇獨」活動也歷來已久,之前由好萊塢影星Mel Gibson所拍的電影中,也告訴我們原來蘇格蘭原來是一個獨立王國,英女皇封爵的另一影星Sean Connery 在公共場所也一貫穿上他的蘇格蘭裙,從不掩飾他的蘇獨立場。

    透過英國導演Ken Loach拍攝自家面對的問題,我們才對北愛問題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雖 然說一直都有在看電影,但是也很少看到一部電影的片頭是那樣撼動人心的,一群自在的愛爾蘭青年正悠閒地玩著板球,竟被迫接受英軍粗魯的盤查,其中一位愛爾 蘭青年僅僅因為拒絕使用英文,堅持用自己的母語蓋爾語發音,竟被粗暴的英軍以虐殺般地在他的老母親面前處決了他,老母親低吟著「數百年來…..異族統 治之悲….吹動大麥的風」,而後片頭出來「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受到種種欺壓的被殖民者起身組織游擊隊反抗,在趕跑了殖民統治者之後,戰爭卻還沒結束……

    Óró, sé do bheatha ‘bhaile – Scríofa ní Pádraig Pearse.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100


  • 好炫的功夫——當金髮蠢洋妞都開始學人家拿武士刀砍人的時候

    首先先祝GOGO生日快樂!

    電視上播放著周星馳的「功夫」,不過我沒有什麼精神全力關注的觀賞,我只是打開著聽,偶而不時抬起頭看看現在播到哪裡了。我想起那時到戲院看的情景(高達似乎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在受到各大傳播媒體席天而來的宣傳攻勢,怎麼樣都不能不受到注目。

    不過到戲院看的時候,我卻失落了,當然,那個開場還是磅礡十足,斧頭幫老大在燒殺擄虐之餘cross cutting的斧頭舞,讓人很難不聯想到的是「教父」,而誠意十足的請出前輩功夫明星來助拳演出,以及種種承自功夫電影的圖像結構,「功夫」做為一部向功夫致敬之作,誠意不能受質疑。

    然而,我卻是失望了,也許是因為前作「少林足球」的大成功,這次星爺玩起電腦特校可說是得心應手,在一個程度上,可能已是走火入魔了;也許是因為拿了荷里活的$$,在作品的完整性必須有所妥協,所以那一個告訴我由一隊落拓師兄弟拼湊的雜牌隊伍能夠打倒大企業旗下的菁英隊伍;而那個從市井巷尾的小吃能夠打敗大飯店的精美料理,那樣的星爺在這部電影裡全部都不見了。

    Continue reading  Post ID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