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愛》比我想像要來得好,一開始知道故事是關於精神病人的愛情故事,精神病人跟輔導治療的心理諮商談起了戀愛,難以置信無法想像這樣的愛情故事,特別是不相信愛情的年紀了。
但是看下來整個故事似乎是可以說服我的,儘管理性上還是認為不太真實,但是感性上願意相信
《幻愛》比我想像要來得好,一開始知道故事是關於精神病人的愛情故事,精神病人跟輔導治療的心理諮商談起了戀愛,難以置信無法想像這樣的愛情故事,特別是不相信愛情的年紀了。
但是看下來整個故事似乎是可以說服我的,儘管理性上還是認為不太真實,但是感性上願意相信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 交出了一張很好的成績單,劇中的一眾年輕演員陳妤、曹佑寧、林映唯等表現地都很討人喜愛;電影拍得很可愛,MI 榜尤其好笑,已經看太多泰國青春校園劇了XD台式青春劇也是口味很讚
泰劇有元素反復的現象,台劇當然也有,也許雙方可以交流一下
好久不見了,岩井俊二導演
距離上次在電影院看他的作品,不知不覺也有十多年了,就是 《花與愛麗絲》 。隨片來台宣傳的蒼井優當年還不到 20 歲,現在都結婚是人妻了
這部 《最後的情書》 ,就像是一個回顧或者如片中的同學會?人老了總是會回憶過去,觀眾如我如此,導演也是如此吧
光是片名我都有點不曉得何意?看到影城App 介紹,類型是 Romance ,不過預告片卻有鬼?不是鬼片而是愛情片?
今天看過片子才曉得,因為女主角能夠看到鬼啊(左眼?),因為感情挫折來到泰北調適心情,卻在這裡遇到愛
簡單說這是一個都市水泥叢林對鄉村牧歌浪漫想像的老掉牙故事,然而因為左眼見鬼,還是多了一份新鮮感,而俊男美女永遠都受歡迎
終於有這麼一天在大螢幕上看到這部《小情人》
對我來說,《小情人》是一部格外有意義的電影,不曉得為什麼?自己雖然也不是鄉下長大的孩子,可是卻有一份格外的親切,或許跟小時候也曾經跟媽媽回到她鄉下的老家有關;或許這部電影也讓我想起成長的點點滴滴
朋友要在那空沙旺結婚了,本來打定主意要去參加的男主角這個時候卻接到老媽的電話,那個奈娜要結婚了,你要來嗎?
接著劇情走入時光隧道,曾經有段時光我們這麼過著
本來只是因為二輪排片順便看的,當然我一向本來就會看台灣人自己拍的電影。沒想到卻意外令人感銘於心,台灣人自己拍的電影、以這塊土地的素材的故事,才能深深打到台灣人的內心,那不是哪部外國電影能做到的,就像外國人觀眾對張雨生這個名字絕對感受不同於台灣人
故事簡單說就是穿越劇,然後我有點想到泰國電影也有一部《追到過去》,可惜還沒看過無法比較,我想故事不一定來得那麼深沉,《帶我去月球》不只青春笑鬧,也讓人喟嘆
學生時代的時候,女同學帶著少女漫畫來看,好奇的我也借過來看了一下,才發現自己少女漫畫無法看下去,男人跟女人就是這麼不一樣的生物啊
但是呢~少女漫畫改編的連續劇或者電影卻意外地我很喜歡,最大的原因是往往太好笑了,有夠紓壓的
啟蒙作就是日劇版《流星花園》,誇張又好笑,真沒想到自己也有一天對劇中人物如數家珍的時候。但是之後也就沒啥印象了
近年因為學習日語的關係,又再度追日劇來看,所以一連也看了幾步少女漫改編的日劇,
《朝五晚九》、《請跟廢材的我談戀愛》、《校閱女孩》等,每齣都逗著我笑哈哈
而最近看的《女主角失格》,很羞愧還真是遲了好久,當年還在網路上看到宣傳,可是後來有上片嗎?不曉得
回到台灣也不知不覺有半年了,這部《一日戀人》對我的特別意義是,去年在泰國的時候,住在漢語老師主持的旅舍中,有跟一位蔣老師聊到,她說自己才剛看過,可惜我去的時候應該是下片了(或許院線很少),當她說了「แฟนเดย์」,沒想什麼我脫口接了「แฟนฉัน 」,然後她對《小情人》的反應更是熱情;我也跟遇到的泰語小老師有稍微聊到這兩部電影,可是不知現在人在何方呢?
從來沒想過會在台灣上映,似乎也把我過去的記憶帶了一部分回來
同時還有一些特別意義,它是 GDH 的第一部製作;也是今年台灣上映的第一部泰影。「GDH」這樣的名字看起來很眼熟,沒錯,它就是 GTH 走入歷史後重起爐灶的公司,其中 D 代表著 Domestic ,表示公司致力於草根泰國向的製作
因為從來沒有期待會在台灣上片,非常難得所以一定要去
多年前在《親愛的伽利略》看到 Toey 可說一見鍾情,但是之後除了《倒數夜驚魂》很奇蹟地在台灣上映(裡頭有個讓呆丸人會心一笑的地方),還很奇蹟地在二輪讓我看到後,就沒看過她的作品了,所以她還有新作演出嗎?因此她一直消失在我的視界中
沒想到今年能夠看到 Toey 主演的泰劇,同時也將會是個人第一部完食的泰劇,Toey主演的新作《รักของเรา》(我們的愛)也將上映,今年可說是 Toey 的爆發年啊!因此更要補上過去的缺漏,待在大城時我拿著相機指著在便利店拍到的 Pocky 代言人,她是 Toey 嗎?還順口說了她好像沒什麼作品?其實是有的,這部獲得金天鵝最佳女主角肯定的《時光情書》是很後來才知道的
原來就在我看《鮮花寶座》的地方,很快就能找到了
或許是因為「那些年」成功帶動的風潮,加上我的少女時代又大賣,台灣電影以校園初戀故事作為題材的電影一一推出
關於電影先說一句就是,我認為這部電影在執行上不算成功的:一樣有「那些年」青春時期的胡鬧片段,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走不到裡頭,好像在電影裡頭的台灣鄉間只是一個空虛的背景紙而已;而因為賣埠的原因,找來的中國籍演員合拍在口音上又令人感到疏離,如果你不是習慣台灣口音的觀眾你不會有感覺,但是就因為自己是台灣人,感到實在太怪了,還不如跟來自香港的顏卓靈一樣配音(雖然也不是配臺灣腔),是說就算中國觀眾也會認為在台灣片中聽到京腔很怪吧
「人長大就會變,但是你好像忘了長大」真得是敲到我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