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川荷爾摩》之後,總算又看了一部以京都為舞台的電影,而且竟然還出乎意料地好看,非常に楽しかった!
電影的設定說起來也很「古典」了,出身鹿兒島、父母雙亡的孤女來到京都為了要實現成為一名舞妓的夢想,她所付出的努力跟甘苦,日本人對於職人總是不忘保持敬意
電影有趣的第一個地方是方言的使用,既然舞台在關西那麼「関西弁」毫不意外在片中頻繁出現,我想大家應該都會講對應於「ありがとう」的「おおきに」了;另一個是「鹿児島弁」的使用,來自那的小春開頭講了幾句,但是印象不是那麼深刻,蟑螂先生秀出一口讓小春吃一驚的鹿児島弁,才讓我真正地認識了那裡的方言,儘管自己不是日本人,還是能聽出跟一般聽到的日本話真的真的很不一樣,AKB 48 的ゆきりん也會講這種話嗎?
第二個地方是電影中歌舞的使用,既然是一部關於舞妓的電影,那麼豈能用平凡的形式講述,第一場歌舞的演出我還渾然不察,後來又來了很多場,實在太驚喜了,個人就是很喜歡歌舞組合間的巧思,果不其然這電影讓我看了實在開心,周防正行繼多年前的《我們來跳舞》後,一直保有於歌舞展示的情有獨鍾啊
不過電影還有個地方,我想不算處理好,教授助理講明舞妓學京都話、跳舞不過都是為了陪酒換錢的事實;「只是拿傳統來包裝罷了」,聽起來總不是那麼動聽。不呢,電影最後回答了:「舞妓最重要的是年輕,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年輕….而是一生懸命的那份年輕,這樣才能讓お客様看到人生的春天」,在日本當男人還真幸福呢(什麼神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