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2006)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九一一之後,北愛爾蘭的IRA黯然宣佈解除武裝,數百年來的武力抗爭也不得不在舉世反恐的壓力下告一段落;而先前,北愛問題的重大進展更讓談判的協議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北 愛問題看起來是距離台灣那樣的遙遠,不過她們所面對的問題和現在台灣島內所面對的卻又是如此熟悉,英國,或說是「聯合」王國,也面臨著已有數百年的統獨問 題,除了北愛爾蘭的激烈抗爭活動最為世人所知;蘇格蘭的「蘇獨」活動也歷來已久,之前由好萊塢影星Mel Gibson所拍的電影中,也告訴我們原來蘇格蘭原來是一個獨立王國,英女皇封爵的另一影星Sean Connery 在公共場所也一貫穿上他的蘇格蘭裙,從不掩飾他的蘇獨立場。

透過英國導演Ken Loach拍攝自家面對的問題,我們才對北愛問題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雖 然說一直都有在看電影,但是也很少看到一部電影的片頭是那樣撼動人心的,一群自在的愛爾蘭青年正悠閒地玩著板球,竟被迫接受英軍粗魯的盤查,其中一位愛爾 蘭青年僅僅因為拒絕使用英文,堅持用自己的母語蓋爾語發音,竟被粗暴的英軍以虐殺般地在他的老母親面前處決了他,老母親低吟著「數百年來…..異族統 治之悲….吹動大麥的風」,而後片頭出來「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受到種種欺壓的被殖民者起身組織游擊隊反抗,在趕跑了殖民統治者之後,戰爭卻還沒結束……

Óró, sé do bheatha ‘bhaile – Scríofa ní Pádraig Pearse.


Ken Loach的這部電影似乎說明了革命一再循環的命運,受到欺壓的被殖民者起身反抗殖民者,而在殖民者也不堪損失慘重之後(當然已一無所有的反抗軍損失更 重),終於決定有所妥協,而當初起身高呼人民起義的領導者(可能也不願再有更多犧牲)在和殖民者當局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和解之後,這時他所呼喚起來的戰士們 卻感到被背叛,不願將武器放下,原本對外的槍口轉而朝向自己人…..

Ken Loach另一個提到的革命的兩難困境是,正如拿破崙所說的戰爭第一需要錢;第二需要錢;第三還是錢。要武裝起義也是需要大筆資金才能推動的,由於起義的 武器需要大筆的資金,他們必須得到資本家的支持,所以在片中看到了他們在為放高利貸的吸血鬼撐腰,而他吸的血是一個老媽媽,自己的同胞。原先起義的動機不 就是要趕跑壓迫的殖民統治者嗎?在這裡,他們卻也站在壓迫者的一方一起壓迫弱勢者…..這是片中很讓人嘆息的一段…..

電 影中呈現了反抗者的義憤,也沒忘記被派來鎮壓反抗士兵的無奈,被逮捕的愛爾蘭志士頻頻質問、要求英軍指揮官「滾出我們的國家」,英軍指揮官只能無奈的以 「我們是被派來的」、「他們在索恩河戰役看到自己的同袍在身邊被炸死,你要他們怎麼做?」最後在一位年輕士兵下不了手(這麼年輕就要定奪一個人的生死), 這位被逮捕的愛爾蘭志士才免於一死。

Ken Loach的這部影片令人震撼,除了在優美的愛爾蘭高地拍攝的景緻(卻是武裝攻擊訓練),也將英國這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作為民主國家的虛偽揭露的一覽無遺;英軍的殘暴不仁幾乎令人為之填膺;而反抗的代價是沈痛的讓人難以面對。

現 在的發展情勢是連英格蘭本土都支持「英獨」,因為他們不想「聯合」,所以「蘇獨」的議題連英格蘭本土都支持(雖然說下任英國首相會是蘇格蘭人就是了),主 張蘇獨的政黨在選舉中獲勝了,而愛爾蘭全島於一九九八年公投通過北愛「和平方案」,當年的和平協議推動人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雖然之後,北愛的衝突並未完 全平息,而英國也多次恢復直接統治,不久前的消息是脫離IRA的強硬派也同意解除武裝了,也許北愛的問題中有曙光終現的一天。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Robert Dwyer Joyce

I sat within the valley green I sat me with my true love.
My sad heart strove the two between The old love and the new love.
The old for her the new That made me think on Ireland dearly.
While the soft wind blew down the glade and shook the golden barley.

T’was hard the woeful words to frame To break the ties that bound us.
But harder still to bear the shame of foreign chains around us.
And so I said the mountain glen I’ll meet at morning early.
And I’ll join the bold united men While soft winds shook the barley.

T’was sad I kissed away her tears My fond arm round her flinging.
When a foe, man’s shot burst on our ears From out the wild woods ringing.
A bullet pierced my true love’s side In life’s young spring so early.
And on my breast in blood she died While soft winds shook the barley.

But blood for blood without remorse I’ve ta’en at oulart hollow.
I’ve lain my true love’s clay like corpse Where I full soon must follow.
Around her grave I’ve wandered drear Noon, night, and morning early.
With breaking heart when e’er I hear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