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暨空想旅行發刊詞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書影

 

距離在去年將改編這部原著的電影看完之後,才想到剛開始碰到這本書的時候,一晃眼已是六、七年過去了,其實在這段日子裡,生活也是平淡的過(甚至比高中更無趣),然而不知不覺,才發現到自己已經和當時讀到這本書的那個高中生的我距離遙遠了,儘管如此,對於這個世界,我還是有太多東西要探索,就像當年想跟格瓦拉一樣盡情的探索這世界一樣。在後來讀到的書籍中,那些抽象的概念真的可以解釋一些世界的片段,不過,我認為還是要切實的雙腳踏在庶民生活上的土地上去感受才是真確的,而這是我還需修習的學分。(不過也是那些不知不覺累積的抽象概念讓我無意間遠颺高中時代的我)

那個時候,格瓦拉的肖像符號並不像今日那樣流行,在今日,不管是在校園、或者是在街頭上,你都可以看到穿戴著格瓦拉衣飾的年輕人。(香港立法局的議員「長毛」陳國雄則是永遠穿著頭像的服飾,彷彿是宣示他永恆的信仰的姿態)在各大商場,又或是夜市,那幅格瓦拉肖像的衣飾幾乎是隨處可見,我曾在西門町看到它的行蹤、士林夜市也看過,至於比較驚訝的是在台北的衛星都市,三重的夜市看到一條格瓦拉肖像的大布巾。

 

對於我來說,這本格瓦拉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有很大的影響力,甚或說,這是我第一本讀到具有旅記意義的書也不為過。作者自言「漫遊南美洲對我所超過的改變,遠超過我所能預見。」(p.20)而我隨著格瓦拉的敘述,在想像中跟隨著他的腳步,在閱畢全書之後,體會到的是「現在的我,已不是過去那個我了 (p.20)。

格瓦拉的旅記和以往讀過的旅記都不一樣,以往讀過的雖然有對風景優美的描寫,不過也正如格瓦拉所說的:「只看到一個風景區的表象,而沒有深入到它精神的背後,久了就會讓人生厭。」(p.48)這本旅記對我來說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僅是一本趣味盎然的旅記(我要說,還沒接觸到本書的讀者們,有的時候你真的會為格瓦拉幽默詼諧的文筆而逗笑),此外也是一本詳實的田野筆記和政治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