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炫的功夫——當金髮蠢洋妞都開始學人家拿武士刀砍人的時候

首先先祝GOGO生日快樂!

電視上播放著周星馳的「功夫」,不過我沒有什麼精神全力關注的觀賞,我只是打開著聽,偶而不時抬起頭看看現在播到哪裡了。我想起那時到戲院看的情景(高達似乎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在受到各大傳播媒體席天而來的宣傳攻勢,怎麼樣都不能不受到注目。

不過到戲院看的時候,我卻失落了,當然,那個開場還是磅礡十足,斧頭幫老大在燒殺擄虐之餘cross cutting的斧頭舞,讓人很難不聯想到的是「教父」,而誠意十足的請出前輩功夫明星來助拳演出,以及種種承自功夫電影的圖像結構,「功夫」做為一部向功夫致敬之作,誠意不能受質疑。

然而,我卻是失望了,也許是因為前作「少林足球」的大成功,這次星爺玩起電腦特校可說是得心應手,在一個程度上,可能已是走火入魔了;也許是因為拿了荷里活的$$,在作品的完整性必須有所妥協,所以那一個告訴我由一隊落拓師兄弟拼湊的雜牌隊伍能夠打倒大企業旗下的菁英隊伍;而那個從市井巷尾的小吃能夠打敗大飯店的精美料理,那樣的星爺在這部電影裡全部都不見了。


我只看到一位仿似荷里活Superman的超級英雄,遂行個人的英雄主義,「球不是一個人踢低」,在前作中,星爺苦苦教誨我們這個道理(本片中還有一段互涉),然而在這部電影裡頭,我們只看到星爺一個人在踢球,他連球都不願意傳給其他人。

周氏電影喜歡以市井的小人物做為主角,並且以此發聲,其實骨子裡是很民粹性的,這樣的民粹讓我們願意一次次的進入戲院,去吶喊現實中所受到的不如意,「為什麼我那麼帥要禿頭。你們那麼醜卻不會禿頭?」「為什麼人家有書讀,我們被家裡送去練什麼鬼少林功夫!」其實這些小人物的聲音就是我們的聲音。可是在「功夫」裡,這樣的聲音卻不太有了。

在最後那場與火雲邪神對決的戲,被壹週刊評為抄自七龍珠的戲裡(這樣的批評算有幾分道理),我在想如果真的要抄七龍珠,我情願怎麼抄呢?我情願The One的任督二脈由個個豬籠城寨的人大家一起輸力打通(像是七龍珠裡用元氣球的那段),這樣也顯的不那麼deux de machina.

看完最後那段大玩電腦動畫的「功夫」,不知怎的?我的腦海總會想到一個穿著李小龍功夫裝的母親,不辭老遠的去要了一把八取大師的寶刀,然後一切都盡出己力的賣力的砍人、報仇,當一個金髮洋妞都那麼賣力的揮汗拿武士刀砍人的時候,真正功夫的起源地(Made in Hong Kong),能夠不為自己那一身沒流什麼汗的身體感到抱歉?

NOTE:
關於電影的民粹性,這是另一個題目了,以後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