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只有朝鮮半島可以拍出這樣的青春物語吧
一方面來看,電影並不特別,就是一部熱血青春體育電影;另一方面也很特別,只有這樣的分裂國家拍得出來如此的故事背景
電影的開場便氣勢萬均,1990在北京舉辦亞運中的桌球比賽,朝鮮半島的兩支隊伍都參加了,經過一番激戰,韓勝朝但敗給中,朝韓兩隊屈居於中國代表隊之下(橫掃全球桌壇的中國桌球太強了),沒有想到曾經激戰過的朝鮮半島兩方球員,日後因為兩方政府達成協議,共同推出一隊代表「朝鮮半島」出賽,雖然兩邊同文同種,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但是長久分隔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下,兩邊人思想習慣大不相同,他們真的能夠組成同一隊迎接挑戰嗎?
初次相見的朝韓兩隊,一起始就遭遇了雙方的文化差異,南朝鮮人比較活潑、開朗、北朝鮮人則相當嚴肅且紀律,而且即使人在外地,對領袖的愛戴也未曾消減,一開始就因為領袖「日成」的名字打起來了,可能是不打不相識,後來雙方成為朋友。而除了友情元素,電影還添加了愛情元素,雖然說南朝鮮女生對北朝鮮帥哥一見鍾情被煞到,看起來有些突兀,但是也陳述了了一個現實:比賽之後,相愛的兩方就要面對永遠的別離。至於由河智苑、裴斗娜演出的兩方主將間的惺惺相惜,我想又更不在話下了,這兩個演員的能量也是旗鼓相當
不過在「小小統一」後,影片進入傳統的三幕劇第二段衝突,北朝鮮派出的應該是「政委」注意到祖籍朝鮮的法國教練遞送名片給球員,「他們的腦結構跟我們不一樣的,一張名片也可能被解釋為政治流亡的意圖」,年輕人也許因為年輕很快打成一片,但是在大人的世界就不是那麼一回事。而北朝鮮兩位主將,一位患有肝病抱病上場,另一位則有大賽恐懼症,他們真的能夠有所表現嗎?
其實前兩幕的「戲劇」成分應該很濃厚,但是也反映了韓國影壇的劇本寫作紮實,而這個一開頭便說明「Based on the true story」的電影,最後大賽的故事才真正比電影還電影,最令人意外的是,這支拼湊出來的隊伍,真的在日本千葉打敗了多年連霸的中國隊!最後的這個段落反映了韓國影壇拍起體育電影游刃有餘,精彩的剪接和音樂都讓比賽大有可觀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最後讓我想起 De javu 的感覺是 《JSA》、《太極旗》,韓國電影應該是各國電影市場掀起本土化浪潮中,最早發動的一個吧,韓國電影人總不忘在電影中鎔鑄民族情感,就如同《太極旗》「震動了千千萬萬韓國人的心」,這部雖然有著青春熱血的外觀,但背後靈魂還是跟《太極旗》相通的。而朝韓一家人的描寫,我想看過 JSA 的觀眾應該都不陌生
不過後來我覺得這部電影可能還是表示一種「理想」,某個程度只是一廂情願,其實在現在韓國的年輕人想法中,已經很少人對「統一」有想法了。對於有著相似命運的台灣,我想真的可以感同身受,如果說一口鄉音老一輩的人還是對中國有很濃厚的感情,年輕一代的中國情懷已經淡的很多了,「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江山萬里情,中國人真行」,前者曾經是教育口號、後者則是電視節目中的 Slogan,前者不知不覺的消失在校園裡,後者則是此類節目停播後,就再也沒有相似節目提出如此 Slogan了
我想這部電影的製作如果真的是「朝韓夢之影」時,統一才比較可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