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一本韓國深入的書,作者雖然是外國人但是很愛韓國,可以從筆觸感受到
對於韓國的印象,有些更深入的認識跟理解,以前只是看到點而已,書中有解釋了那些事件的背後跟輪廓,那些讓我留下印象的關鍵字包括了韓國那些年的大學生左派運動;韓國的財閥體制;韓國人的宗教信仰、特別多的支派新興教派;以及韓國人的國族意識跟敏感的慰安婦問題
學生運動
對於我小時候來說,韓國的印象就是示威跟鎮暴,在那些年韓國人當作家常便飯,旁邊正在示威,但是有些人正坐在咖啡廳旁,一切都見怪不怪
八十年代左傾的大學生運動,甚至有人跑去信了主體思想,在韓戰結束了十多年後,這是怎樣的轉向!有點像是六十年代在日本流行過的左派風潮(他們甚至組成赤軍旅這樣的武裝組織!現在仍有人被通緝中!)過了十多年後,總算流入到韓國裡頭
韓國的大學生也是囫圇吞棗地閱讀左派思想文獻,並且信仰這些能夠解救世界!很奇妙的是讀過還沒人看過的左書有著高人一等的領導權威,因此左派份子的領導人會限制書籍流通已確保領導權不被瓜分。如此的行為也跟左派大聲嚷嚷的平等,形成了強烈的諷刺
作者還訪問到一位大學生不做,跑去工廠跟勞動群眾一起的當年左派學生,也就是上面指出左書=領導權的學生。後來他認為不適合自己,在勞動中無法思考,現在在三星上班,比較特別是他退伍後還有這些想法
因為我想就是因為學生才會天真啊,軍隊是一個讓人見識到「現實」的環境,經歷過部隊的洗禮還能左下去,這是怪了
財閥
韓國的財閥主要是國家計畫經濟的產物,可能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一個案例
政府對於有相當的控制力,最好不要跟官作對,可是日後也會看到控制力的消退,書中舉例像是現代集團的鄭周永就曾經親自出馬挑戰總統大位
而原來在在韓國做生意的外國公司也會遇到各種「主場優勢」,各種監管機關、行政機關沒有中立的問題,而是幫助本土廠商打擊外來公司:韓國人不太喜歡外國人來賺他們的錢。這個時候會令人省思,如果一個比較小的韓國都會怎麼搞了,那麼更何況巨大的中囯?
才想到上個世紀的美日貿易戰,其中的一個爭端就在於日本不願意開放市場,否則就是開放後,用一些奇妙的規格阻擋了外國廠商的進入;其實在日本的經濟奇蹟年代,官方的「行政指導」雖然美其言不具約束力,但是最好乖乖照做,韓國跟日本就是那麼像
韓國人的國族意識
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拿著二十一世紀的鏡子去照信奉法西斯主義、尚未民主化的敵人,也會映照出自己現代化之前的過去 (p.224)
書中提到慰安婦問題,韓國人事實上也參與其中;至於二戰中,韓國人身為日本帝國的一員也一樣沒有脫身,甚至擔任戰俘監視的韓國人是最殘暴的。在戰後的審判中,韓國卻以國籍豁免了處罰
我們看到南韓人一直無法對日本統治時期的影響達成共識的主要原因,他們透過國族主義的鏡頭檢視,以致於無法承認在那四十年當中,以及接下來的四十年(北韓是七十年,而且還在持續)韓國同胞帶給韓國人的苦難,遠超過日本人對他們造成的痛苦 (p.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