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北朝鲜桃源之旅 & 中國東北雙城記 歸來小語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是的,上面的引言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去完北韓回來,我竟然有這樣的聯想,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在她的回憶錄中寫到她的平壤破冰訪問之旅,就以「隱士王國」(Hermit Kingdom)一詞形容之,遊歷過此地還真有此感。首先,「初極狹,才通人…豁然開朗」,好像我們從丹東入境時的心情;「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平壤的住宅看起來就像是樂高積木一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北韓鄉村的景色;「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我想我不用多說,我們幾乎可以一眼就認出朝鮮人了;「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因為人民的資訊被嚴重封鎖,所以外面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不一定會知道,過著單純的生活,這句真是太貼切了

和剛來前的印象很不一樣,然後我也不認為他們是展示一場秀給我們看,因為那太費勁、太不值得,我想我有點相信你了

將軍真的是有在為了人民福利努力的人啊

他們只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道路,儘管他們堅持的體制在我們眼裡看起來是那麼不合時宜,甚至還有很怪異的一面,搞造神運動的領導人在這世上已經不多了,而搞得這麼認真的又更稀少了

他們所堅持的「主體思想」也不是首創,印度就曾經實行過主體思想,印度也走過社會主義路線,他希望所有的商品都能自給自足,曾經有一段時間,印度國內沒有進口的商品,因為屬於外國的都是宰制。當然這樣的路線已經成為歷史,北韓仍然堅持著自己的道路

北韓也像是古巴,都有著滄桑的華麗,同樣受到國際制裁的因素,兩個國家的物資因此都很陳舊,至今仍堅持社會主義的灘頭堡,也就這兩個地方了。其他像中國、越南,雖然仍由共黨執政,但是早就走資了,也沒有人會把他當作社會主義國家看待了(寮國的情形我不知道,無法評論)

最後讓我聯想到的國家則是不丹,不丹號稱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當然我認為不丹的「幸福」是禁不起考驗的,因為人民受到外界的訊息太少,智識低落容易滿足,所以很「幸福」。不丹就曾經因為開放電視的關係,人民也因此感受到外在的花花綠綠,也開始遠離了所謂的「傳統價值」,人民不再像過去那樣虔誠誦經而聚在電視機前感受外在的五光十色,最後國王不得不收回陳命,這和北韓有啥不同?不丹對國王的愛戴和朝鮮人民對他們偉大的領袖的崇敬,某個程度不是都一樣嗎?

所謂的 innocence is bliss 如此而已,朝鮮人民也許被蒙蔽,但是傻傻過活也許就是種幸福


Hoffer 在 True Believer 就告訴我們,歷史上有些政治人物的垮台不是因為他給人民的自由不夠多,而是他開始給人民自由,得到自由的人們
開始怨懟,因為在自由當中他們顯得不自在,所有的事情必須要自己做決定,無法像從前般在團體當中泯絕自我得到自在,所以他們才會不滿,就是這樣,才會有林肯、亞歷山大二世的被刺殺

不是每個人都想要獨立生活在這世上的,那要扛起太多的重擔,活的太累太辛苦

遊歷北韓前無意在 Youtube 看到的美國大兵歸附北韓,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我也在旅程中,聽到他團的遊客說,朝鮮人還真幸福,類似的想法不是只有我一人

另外還有在這次旅行上的收穫是遇到了一群還說的上話的年輕人,會想要來這裡的人腦袋大概都跟其他人與眾不同吧,所以格外投契。兩岸三地間的文化交流,增進了對彼此之間的認識,讓我這趟旅行增色不少 

至於在中國東北的雙城,恰成大城小鎮的對比,瀋陽有著地鐵,方便之餘,也覺得他和其他大都會沒啥不一樣,當然滿清留下的遺產讓這座城市又有了傳統的一面,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丹東這樣自在的小鎮,「宜居城市,丹東真好」!但是兩者的消費,反倒是丹東比較高,真怪!不過如果住 Guest House 的話,丹東會便宜更多吧

我在出發前,始終還是為不確定性焦慮著,畢竟沒有出外的經驗,然後去的地方實在沒有很多人去過,跟我一樣一人獨行可能更沒有,我自己這樣走妥當嗎?不過人的適應能力就是很快,一下子就掌握對岸的一些步調,我想再讓我跑個十趟,都不是問題

以後在努力跑些地方,我的旅行資歷雖然淺顯,不過已經有著少數人會踏上的道路了,日後不乏會有大眾路線,但是越少人去的地方,像是中亞、馬達加斯加,如果有能力的話,我也是想去的

還會有下一站的,但是以北朝鮮做為首站,我想這樣的資歷可能就比較少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