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總是很喜歡在電影中表達他們對電影的愛與敬意,是怎樣的電影讓電影工作者初見到它時,魂牽夢縈的迷上了他,自此念念不忘,後來也踏上影像創作的這條路…..有如電影中的一個段落,比如說 Brian De Palma 在《 鐵面無私 》中向《波坦金戰艦》的敖得薩階梯致意;或者是電影中的一個物品,如楚浮在《 四百擊 》中,他就安排了小安東偷了《 大國民 》的海報;又或者是整部電影的重拍,如Gus van Sant 重拍希區考克的《 驚魂記 》…..又或者關於電影的電影,楚浮的《 日以作夜 》便是我看過最溫柔的,寫給電影的情書…..
《雨果的冒險》也是這樣的電影,Marty 向早期的電影工作者喬治.梅里葉獻上敬意
電影的一開場便氣勢萬鈞,這麼華麗的開場真是讓人不注意都難,故事大部分就是發生在這個火車站裡,故事講著雨果跟著機械迷的父親一起生活,也因此學了一身機械修護的好功夫,不幸的有一天父親離開了他,父親留下了一具機器人,原來這具機器人隱藏了一個線索,透過一位女孩的幫助,原來那位雜貨鋪的老先生原來背後有段不為人知的過去…..
孩子未受污染的純真、勇往直前的勇氣,總是能夠融化大人們早已麻木的心房,這樣的故事在前些年的《天外奇蹟》也讓許多人感動掉下淚水,小胖子雖然一出場不是那麼討人喜歡,但是他無所畏懼的探險精神,讓爺爺想起自己當時也有這樣的心情,「The adventure is out there」,最後當他為小胖子別上勳章時,我想許多人眼眶都以忍不住掉下淚水。《雨果的冒險》也是相似的結構講述著雨果怎樣修復了雜貨鋪老先生的心靈……「也許這是為什麼壞掉的機器總是讓我感到有些悲傷,因為它無法表示它原來是做什麼的……也許人也跟機器一樣吧,如果你失去了你的目的,就像是你也壞掉了。」(Maybe that’s why a broken machine always makes me a little sad, because it isn’t able to do what it was meant to do… Maybe it’s the same with people. If you lose your purpose… it’s like you’re broken.)
對於電影史有認識的觀眾,片中許多段落看來總是那麼親切而感動;對於早期電影不是那麼熟悉的觀眾,也會在片中學到一堂電影課。我一直都沒忘記我初次看到梅里葉影片的感受,電影在一開始的發展時便已經佇立了兩大風格基柱,首先是盧米埃兄弟素樸的紀錄影像,當然在影像已然氾濫,而我們已經對影像習以為常之下,我們已經不會像葛藍咖啡廳的觀眾驚慌失措,不過「寫實主義」就起源自此;而另外的一個發展就是肇始梅里葉的「表現主義」,正如片中所敘述,梅里葉是魔術師出身,當看到電影的時候,很快的他認為電影是個可以實現夢及幻象的媒介,我很難忘記當時看到這些影片的心情啊,雖然當時的技術不像現在這樣的先進,梅里葉影片所創造的一個夢與幻象的世界,仍然是這樣的令人感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