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並不常去耶
每次去士林夜市還是走文林路、大南路,這個捷運站旁「臨時」很久的觀光市場反而都捨近求遠的沒有經過,對這市場印象最鮮明的一次是,因為當兵的時候收放假在劍潭站集合,有次大家放假在這裡快快樂樂的買了雞排是吧,然後看著游阿天學長在電動方面的大顯神通(他這方面真的很行耶),這一切只能遠目啊
士林市場搬遷第一天 打包攤商少 中廣 – 2011年12月15日 下午6:49
台灣重要觀光景點之一的士林夜市,新市場將在25號啟用,從今天開始到25號,是攤商的搬遷期間;但搬遷第一天,開始動手打包搬遷的攤商少之又少,攤商說,還有十天,現在搬過去,生意都不用做了,大家應該會集中在新址開幕前兩三天,甚至前一天才會搬過去;還有攤商憂慮,深怕現在人聲鼎沸的景象,會因為新市場新風貌反而讓人情味消失,影響生意。(李書璇報導)
以大腸包小腸,大餅包小餅,雞排以及生炒花枝等美食名聞遐邇的台北士林夜市,因為士林新市場落成,士林夜市的攤商從15號起,將陸續遷過去,這段搬家緩衝期將會持續到二十五號,士林新市場正式營運為止;在第一天的搬家日,攤商照樣做生意,秤肉,包裝,清點貨品,一眼望過去,已經在打包搬遷的攤商少之又少,攤商說,還有十天,新市場才開幕,現在搬過去,等於這幾天生意都不用做了。
而士林市場的買氣,的確也沒受影響,附近的住戶,觀光客以及美食饕客,擠滿了市場,叫賣聲此起彼落;目前舊市場共五百三十六攤,平日人流約三千到五千人次,民眾從台北捷運劍潭站出來,眼前就是舊市場,但未來搬到新市場,走過去捷運約要花七分鐘;比較遠一些。
而新市場也有新規定,包括許多攤商常用的營業用大冰箱,以及舊的攤位台,都因為新攤位的長寬高限制而無法繼續使用,得買新的平台式冰箱等新設備;不過新市場耗費180萬增設自動洗碗機,以後攤商不用自己洗碗;看待未來這些新設備,攤商們有的說只要自己賣的東西有口碑,在市場環境更好後,生意一定會更好;但還是有攤商,到現在都很憂慮,深怕新市場失去人情味,不過搬遷已經開始,攤商們再不願意,都得陸續打包,踏上新環境。
搬遷第一天再去逛逛,因為是快晚上的關係,人潮真的有多出來,有夜市的氣氛,而我覺得有趣的是一個現象,原來市場裡賣東西的很多是來自中國的配偶吧,然後買東西的也很多是陸客,一個中國兩種命運,不過他們相逢在台北,各地口音此起彼落卻不曾相互招呼他鄉遇同胞,也許是視為台灣在「一個中國」之下,並無所謂「他鄉」可言吧。
這一天則是吃了大餅包小餅、豬肝湯、炒花枝、泡泡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