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看到在架上,拿起來閱讀,不一回也就看完了,舊譯本唐山版的因為躺很久,始終念不完,所以閡上書頁的時候,真的有高興的感覺,總算啊
看舊譯本的時候,不能卒讀下去主要兩個方面,第一個是 Sontag 本人實在太博學多聞了,她旁徵博引的許多攝影家不只當時學識澆薄的我連聽都沒聽過,更何況看過他們的作品?然後這本「論攝影」的書是沒有圖片的;另外一點則是譯文的問題,譯者熱情有餘,然才學有其侷限,所以可能就算本書有附圖,可能還是念不下去
總算把這本經典好好念完時,其實我也沒像以前那樣文藝傾向了,有種很奇怪的感覺,像是悼念一段時光,照片不也如此嗎?
對書的想法可能還要把這本書好好在咀嚼過,暫且先摘錄一些有感的段落如下
「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p.27)
「拍攝就是佔有被拍攝的東西。」(p.28)
照片實際上是被捕捉到的經驗,而相機則是處於如飢似渴狀態的意識伸出的最佳手臂(p.28)
攝影家是超級旅行者,是人類學家的延伸,訪問原住民,帶回他們那異國情調的行為舉止和奇裝異服。攝影師總是試圖把新的經驗殖民化或尋找新的方式去看熟悉的題材—-與無聊作鬥爭。(p.78)
把現實是為異國情調的獵物,讓帶相機的孜孜不倦的獵手來追蹤和捕捉,這種觀點從一開始就影響了攝影,也是超現實主義者的反文化與中產階級的社會冒險主義的交匯點的標誌。攝影一直對上層社會和低層社會著迷不已。(p.96)
攝影首先是做為中產階級漫遊者的眼睛的延伸而發揮其功能的,漫遊者的感受力是如此準確地被波特萊爾描述過。攝影師是偵探、跟蹤、巡遊城市地獄的孤獨漫步者的武裝版,這位窺視狂式的逛蕩者發現城市是一種由眾多驕奢淫逸的極端所構成的風景。漫遊者是深諳觀看之道的行家,是怡情的鑑賞者,在他的眼中世界是「如畫」的。(p.97)
吸引漫遊者的,不是城市的各種官方現實,而是其污穢的黑暗角落,其受忽略的人口—-一種非官方現實,它隱藏在中產階級生活表面的背後。攝影師「擒拿」這種現實,如同偵探擒拿一名罪犯。(p.98)
攝影師既掠奪又保存,既譴責又加以聖化。(p.111)
照片把過去變成可消費的物件,因而是一條捷徑。任何照片集都是一次超現實主義蒙太奇的演練和超現實主義對歷史的簡略。(p.116)
馬克斯曾批評哲學一味只求理解世界而不是改變世界。在超現實主義感受力的範圍裡作業的攝影師告訴我們,就連試圖理解世界也是無聊的,並提議我們蒐集世界。(p.135)
相機可以很仁慈;相機也是殘忍的專家。但是,根據支配著攝影口味的超現實主義偏好,相機的殘忍性只會產生另一種美(p.164)
那怕是最富有同情心的新聞攝影,也受到壓力,要它同時滿足兩類期待,一類是我們基本上從超現實主義角度看照片引起的期待,一類是由我們相信某些照片提供關於這世界的真實而重要的信息引起的期待(p.165)
拍照既是佔有客觀世界的一種無限度的技術,又是那個單一的自我的一種不可避免唯我論的表達。(p.186)
相機把異國情調的事物變進、變親密;把熟悉的事物變小、變陌生、變遠。它以一次輕易、已形成習慣的活動,給我們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同時帶來參與和疏離–使我們參與,同時確認疏離。(p.244)
————————————————————-
是說真的也很久沒念這類的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