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隆是台灣旅客比較陌生的地方,我想沒有幾本旅遊書介紹到,有的話應該也是只有幾頁篇幅,博物館總是一個瞭解的捷徑,所以來認識一下
一進門看到的是引介在泰國最早善用鹽資源的地方 ,就是伊閃地區;最主要的鹽礦在 Roi Et 府 (ร้อยเอ็ด) 的Bo phan khan
「Empire of Salt」,說明上更使用了「鹽的帝國」這樣的詞彙
但是既然能夠開產出岩鹽,這裡的土地也就不是那麼適合農耕,泰國農產除了伊閃地區,大致上都能有二至三獲,僅能一次收成的依閃地區就沒那麼富庶
湄公河流域的共同文化,娜伽的信仰、祈雨的儀式,湄公河流經的地區,包括了西雙版納、龍坡邦、Pha Taem Khong Chiam ผาแต้ม โขงเจียม(烏汶),從上游到下游出海,都共享了類似的文化
伊閃的鬼靈信仰
Phu Phra Bat (ภูพระบาท) 地區的洞窟壁畫發現 3000 年前先住民的鬼神崇拜,之後我就會前往這裡
鬼靈被認為可以保護住居,但是也有惡靈的存在,這是泛靈信仰的一部分
ผีแถน 被認為跟自然現象,天空地水火相關。佛教到來後跟這些在地原始信仰結合
這裡是介紹當年轟動一時的班清考古遺址,也是泰國的第一個世遺
1957 年班清村民發現總是有陶瓷的碎片,紅色線條的樣式,他們將碎片交由當地學校的一位校長保管,日後有展示,却少人有興趣
1960 年孔敬的美術官員來探勘,做了不算認真的研究,開始被人知曉
1967 年得知這些古董推論 5000~7000 年前,後來發現應該更晚,但是獲得了世界注目
接著探勘了考古地點,成了博物館
1992 年 UNESCO 世遺登錄
來到近代,烏隆有一個歷史上的重要角色:在冷戰時期,烏隆曾經是越戰的重要據點,美國的軍機在此起飛飛往越南進行轟炸任務;這也是之所以跟啪他亞一樣,我看到為數不少的老外流連在此的原因? 烏隆的市區說實話非常單純,對於老外的吸引力是?
ถนนมีตรภาพ (Mittraphap)友誼高速公路,也是為了運輸物資而蓋。之後我會踏上這段路,相當的筆直
烏隆跟越南的糾葛除了前述越戰的角色,由於法國殖民入侵,很多越南人逃離來到泰國落腳在此,泰國東北時常可見越南料理
最後的最後,離館回看到這座銅像。這是王子 Prajak Silpakom ,這個名字有點熟悉,原來黃色小鴨的那座公園,就是以這位王子的名字命名
所謂的王子是四世的王子, Prajak Silpakom 跟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帝是兄弟關係;他似乎很仰賴這位王弟,類似雍正與允祥之間的關係
五世王派出他的兄弟治理東北, Prajak Silpakom 被派駐為上東北地區的總督 Laopoun 控制叛亂,在法暹衝突中堅持了暹羅的尊嚴
烏隆的過往歷史有段還跟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有關,「จีนฮ่อ」Chin Haw 叛亂原來波及到泰國?!所謂的「จีนฮ่อ」原來就是太平天國的散兵;中國就是那麼大的身軀那麼大的鄰居,它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旁邊的鄰國,哪怕是多麼不情願,太平天國之後,過了上百年有了,國共內戰之下,也有不請自來的軍隊來到泰國
1885 王子在農開設立指揮營、平叛 Chin Haw
1893 年法暹協定,簽訂領土協議
王室的功績簡直太偉大了,捍衛邊疆堅持國格
王室的行動跟國家的命運鑲嵌在一塊,密不可分,王室的的命運也就是國家的命運
泰國的官方說法有如明治時代。我想曾經接受過天皇是全國民的父親,並進而為天皇而死發動了戰爭….
日本人可能心中另有感受
Udon Than 原意「北方城鎮」是因應領土劃分後的命名,暗示著國土的北界在這裡;Udon 出現在地圖上,也只有 130 年的時間
泰國總是不免出現許多尊榮王室的宣傳,台灣也經歷過民族偉人那個年代,每次都感覺走入時光隧道,泰國的街景、市場或者政治,就好像過去的台灣。持批判觀點可能不以為然,大概我人老了,現在認為共同體的建立不是那麼容易,所謂多元同時分崩離析,王室如果能夠凝聚國民一體倒也沒什麼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