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shock 唐山大地震 (2010)

Aftershock

【唐山大地震】應該已經撼動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內心!

馮小剛的故事說的真的是一流,當然一開始看的時候,對於中國政府「中宣部」的鼎鼎大名已是如雷貫耳,一個不留神,或有可能只是低劣的宣傳片;當然高級的宣傳片,藝術價值仍然需要肯定。前蘇聯的【雁南飛】、【士兵的歌謠】就是很好的例子,【唐山大地震】可能還沒達到那樣的高度,但是此片撼動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內心應該已是無庸置疑的事!!!



Aftershock

Aftershock

 

片頭的大災難後,是對於解放軍正面的描寫,我想真的是無從避免,畢竟在大規模的災難發生時,能夠立即發揮作用、進而安定人心的也只有軍隊,即使是我自己以為個人主義比較強烈的人,都曾在夜深歸家時看到值勤的警察人員感到安心;米國的 TIME 也曾不避諱將 US Army選為Persons of the Year,更不要說是在看迷霧驚魂時,當心裡在想「這種情形要派軍隊來解決,沒軍隊是是不行的」時候,近片末真的出現神兵一般的軍人!!!!

即使如此,導演在這裡其實還算克制,他大概也不願意本片淪為一部政宣片,丫丫在大地震中失去了家,好似給生母給遺棄了,但是卻進入了另外一個大家庭: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夫婦當然可以解讀為代表黨對失依孩童的照顧,國家/黨不會遺棄任何一個無依的孩子。而對這對解放軍夫婦的描寫,有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當女兒長大後,父親仍是一如孩提時的按壓她的頭,此舉讓養母看的妒火中燒,雖然正面描寫他們照顧丫丫無微不至,但也沒有忘記人性化的一面。

Aftershock

 

摒除有政治宣傳之嫌的部分,影片更多的是對於母性的描寫,如王母始終守寡,也一直對未能救出的女兒感到愧歉;收留王登的養母也是視如己出的撫養著她;丫丫/王登自己懷孕後始終不願意拿掉小孩;王母和媳婦兩代的婆媳為了小孩/孫子的爭端……我想在這部份還不至於會讓人做到最後邊有個「祖國母親」的關懷聯想;母性之外,影片另一個側重的重點是中國人對於「團圓」這個價值的重視,場場的團員戲幾乎都叫人要跟著為之鼻酸

導演相當能夠掌握觀眾的情緒轉折,雖然有時候覺得很滿,但是還是任由他擺佈,坐穩中國票房第一大導真的是有他的一套,我想所有能夠推進文明的事物,除卻批判也需要正面鼓舞人心的藝術作品,這方面在中國可能沒有第二人做的能比馮小剛更好了,而在正面撫慰人心之餘,也希望官方能夠更進步,對於汶川地震豆腐渣工程、和解放軍當年射殺人民的「政治風波」能夠做一個完整的檢討

不過如果沒有出現任何的意外,這部【唐山大地震】可說已經篤定是金雞百花的得主了,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夠震動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心,是在於透過這個家庭的經歷,許多中國人也看到他們共同的集體記憶啊!如果說第一幕是災難的發生到安置的過程,那麼在毛澤東的逝世後(或許有人解釋為譬喻);其後展現的是第二幕的撫養和成長,姊弟們靈犀相通的同到杭州發展,姊姊去考的高考(電影特別拍到【紅高梁】的海報,第五代導演也開始頭角崢嶸),是中國歷經十年文革浩劫(當然拍出來的話,這電影很難善了)後年輕人的希望;弟弟的出外發展也同樣是中國告別教條主義轉向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註釋;而第三幕的歸鄉團圓,則讓觀眾看到新生的唐山,宣示改革開放多年下來的成果,這些都是許多中國人共同走過的回憶啊

Aftershock

 

如果說【太極旗生死兄弟】也是一樣的讓所有的韓國人內心沸騰,那麼台灣的大場面處理集體記憶的、凝聚國民意識的作品,可能還要等待…..【海角七號】、【童年往事】不是說沒有處理到,但是壯闊的、史詩性的大格局似乎沒看到身影過…【唐山大地震】的出現真的是一個典範之作

後記:
2011-7 發生的溫州動車事件真的是很殘忍的反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