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領袖 VS 世宗大王
平壤 – 首爾
JSA 共同警戒區
地鐵
成均館
主體思想塔 vs 首爾塔
兩年後重返朝鮮半島,完成了南北對照的旅行紀錄的里程碑,感受有些五味雜陳,一方面是心願已了,兩年前在北朝鮮的時候我就已經下好這個決心,這段時間裡,好好閱讀了一些文獻試圖認識這個國家深一點,一方面卻也是困惑,自己確定喜歡這個國家嗎?
儘管至今還是無法確切地回答這個問題,完成這個里程碑,自己內心還是有種成就感,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國家是世界上唯一特例了,在韓國人的漫畫作品《漫畫韓國》裡,繪者提出的論點我想許多外國人都不會想到,他將朝鮮半島跟另一個遙遠的、看似八桿子打不著關係的半島比較,那個半島是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種族紛雜和朝鮮半島的單一民族根本不同啊,不過作者指出的是兩者都有的「正統性偏執」,因為「正統性偏執」巴爾幹紛亂不已,而在韓半島上,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國家分別是如此的:一方面是最偏執的資本主義,韓國人的財閥勢力之龐大,有時候跟科幻電影的經典設定殊無二致,財閥頭子在摩天大樓中的辦公室過活,向下注視如工蜂般的勞動工人,而另一個一樣偏執的就是北方所實行的社會主義,那是世界上都碩果僅存的、史達林主義式的社會主義,偉大的領袖也一樣在神秘的辦公室,看護(?)著他的子民
另一個雙方有志一同的就是對於日本與中國的態度,對於日本就是一個「恨」字;對於中國這個龐大的鄰居則是企圖維持主體性,南北皆同
回想赴朝旅遊那次遇到的中國人,沒幾個對這個「以鮮血凝聚的友情」的國家有好臉色的,確實中國派出軍隊介入戰事因此子弟兵死傷無數,但是這個國家似乎並不感念,還隱去了中國軍隊助陣的歷史,更何況沒有中國介入的話,這個國家能否成立還是個問題呢!
至於在南方的兄弟也有類似的陳述,比方說在光化門廣場的展示廳,在介紹李舜臣將軍的事功,不熟悉歷史的外國觀光客大概只會得到李將軍以一人之力力抗日本人入侵的印象,可是事實上,明國是有派出軍隊助陣的,雖然那是位異常怠惰的皇帝;而在慶州一個小小的多媒體展示廳,韓國人在介紹新羅之所以能夠統一三國,因為新羅獎掖科學技術、對外開放,但是隻字不提新唐聯軍的過往,因為唐朝的介入,新羅得以滅掉高句麗這個強悍的敵人,唐朝也因為新羅的「勾結」完成兩個朝代幾個皇帝一直無法成就的「事功」,但是如果對歷史不夠了解,又缺乏認識的話,只會得到韓國一己之力的印象,主體思想南北皆同啊
第一次踏上朝鮮半島回來後,對這個地區始終保持關注,日後朝鮮在中國東北邊境附近所舉行的核武器試爆,讓中國境內也晃動了幾秒,核爆也讓中國人民氣爆了,儘管是個威權統治、一黨權力壟斷的國家,中國的政治人物也不得不順從民意,對這個「兄弟之情」的國家講了幾句重話,即使是換了領導人,金正恩也沒在怕的,朝鮮信奉的「主體思想」如此堅決!
然而我一直不明所以,朝鮮堅持何來,在窮遊網上,一位驢友留下了令我茅塞頓開的啟示:
「由於中國實在太大,在它周圍的國家都難免有被吞噬的恐懼」
接著他提到朝鮮在中國出兵站穩腳步後,金日成卻肅清親中的延安派過往;而他南方的兄弟韓國則漸次排除漢字的使用,並且實行排除華人的政策,中國的華人移民到東南亞,或多或少都有富可敵國的大人物,但是在韓國,因為政府的政策刁難,韓國華人是最沒有發展的。停留在韓國的期間,看到韓國過往的文獻大多是以類似日本夾雜漢字、韓文寫就的,可是在現在的韓國街頭上,已經不太多見漢字的蹤影了,韓國要排除中國龐大的身影至此!
如果不是這位驢友的啟示,我還想不到這裡呢,從韓國回來後看的韓影《海賊》也出現了類似的情節:朝鮮太祖叛變得國還屈辱跪在中國皇帝腳下,以臣子下之禮接受中國皇帝冊封,但是我們韓國人應該還是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的!
確實,中國那麼龐大,在歷史的長流中沒有成為她的一部分還能維持獨立,已經很不得了了,尤其現在台灣似乎也不願「回歸祖國的懷抱」,似乎更能夠體會韓國人的主體堅持
(註)8月15日為韓國國慶節,又稱光復節(Liberation day)(韓語:광복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