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遊記

2022_7_24 (105)

2022_7_10 (09)

2022_7_24 (06)

 

2022_7_24 (07)

2022_7_24 (10)

2022_7_24 (036)

久久酒一次

2022_7_24 (031)

讓我很震驚的是這本書,原來曾經有原住民被拉進捲入了國共內戰,他們離開家鄉到一海之隔的中國參戰

幸運地活下來卻沒逃過後來的文革,書中的主人翁後來在中國有了新家庭,隔離了數十年後,終於回到家鄉。幾乎是可以拍成電影的故事,原住民版本的「活著」

2022_7_24 (032)

2022_7_24 (034)

2022_7_24 (033)

2022_7_24 (059)

《馬長角,柱開花——冷戰下的摩蘭》

2022_7_24 (037)

2022_7_24 (045)

2022_7_24 (038)

2022_7_24 (046)

2022_7_24 (089)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依舊有
當然一樣是世界難懂的,只能想像人置身物外,因為去過,大致上可以體會到那片土地的氣味
似乎這樣也就夠了

2022_7_24 (090)

2022_7_24 (092)

2022_7_24 (093)

2022_7_24 (102)

在經歷 Apichatpong 的晦澀之後,我又回到人間

很可愛的圖示,但是「兩條人工作室」創作的 Mor lam 跟可愛絕對搭不上邊

紀錄片中的他們非常勇猛,可以說是關不怕的,他們就是一直在反抗軍政府,反獨裁之類的,進進出出監獄成為家常便飯也沒在怕

以前從書中讀到過, Isan 地區「盛產」異議份子也是對體制質疑最大的地方,從紀錄片可以得知一二

2022_7_24 (100)

2022_7_24 (099)

2022_7_24 (101)

2022_7_24 (097)

另外一定要提就是,上次來聽到導覽說到,泰國的策展人 Thanom Chapakdee 不久前過世了

我有微微的震驚

記得上次那個有點低溫的台北,才在這裡聽他講 Mor lam,透過 web meeting 看到他的樣子,他是不年輕了,但是還是有藝術家與眾不同裝扮的個性表現

我還記得他說著希望 Isan 有較為平等的對待,還有他在曼谷教書時被叫寮人憤憤不平的表情

在紀錄片中聽他講泰語,感覺少了隔閡

回去查詢一下,死因是中風,在四色菊的家中離開,年紀才 64 歲

還有原來他在 SWU 教書(上次誤打誤撞才知道的),我以為他活動就在孔敬 KKU 或者其他依閃的外府說;不過這支紀錄片的背景就是孔敬

https://www.thaipbsworld.com/leading-art-critic-and-activist-thanom-chapakdee-remembered/

https://artemperor.tw/focus/4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