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臺灣 & 朝聖臺灣

20211016_070335

很適巧在書市看到兩本以「台灣」為主題、關於信仰的書籍,猶豫一下(這個月因為交通罰單度小月)還是買下手,我也該好好認識台灣啊

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神明微歷史、拜拜小知識

2008 年人生第一次大旅行,台灣摩托車環島之旅回來後,給我有一個感觸就是,原來我那麼不懂台灣!

許多廟宇作為觀光名所,但是自己卻不是太了解,更不用說講解,往往只能看看熱鬧而已。當然回來後補了許多學分,12 年後就沒那麼無知

這一本圖鑑非常清楚好讀,如果當年有這一本書的話

在台灣有很多膜拜的神,來歷或者為何會那麼尊崇,其實一直以來都不知道原因(長輩沒教!)。記得第一次看到民視節目解釋為什麼媽祖的信仰會在台灣那麼流行,讓我非常的吃驚!書中也一樣覆述一次:媽祖信仰在台灣主要是政治作用,清廷抬舉起來的

我想很多人也一樣不瞭解。滿清不太希望明鄭的遺民繼續信仰明代戰神玄天上帝,因此抬舉了媽祖,直至「天后」的高度

其他之外還有許多發現,看了才知道:
文昌帝君的信仰最早來自於四川;

註生求子也是歷來已久,最早可以溯源到山海經中的「句芒」,鳥面人身的求子神信仰。爾後轉換成日後的註生娘娘信仰,因此有些註生娘娘的造型就是鳥面人身;

至於《朝聖台灣》,則是一本攝影集,作者陳逸宏記錄台灣庶民信仰三十多年的結晶都在裡頭

在無法出國旅行的同時,心中多少有點苦悶,但是這一本書一樣提醒了自己,又是對於台灣有多麼不瞭解啊

2019_10_4 (067)

2019 年在普吉,九皇齋節的現場讓我相當地震撼,幾乎整個城鎮都在準備這個年度盛事,學童大概也不用上學了,我看他們三更半夜了還在街頭迎神接駕!那還用上學嗎?而我同時也出現一個疑問,在台灣也有這樣的信仰強度嗎?

在本書中的各張照片顯示,有的。作者的故鄉東港就是這樣的地方,裡面的照片有好多張都令人吃驚。旅遊這段日子,隨著時間流逝,心中會生出各種奇怪的「野望」,從九皇齋節起的頭後,再繼續探訪泰國各個節慶(其實造訪過的曼谷華人新年比九皇齋節早)!在延伸到日本的祭典,比方說追儺、熊本三山、四國遍路、古都一書中的京都四季行事,可愛的<十日戎>福娘也不能錯過!乃至佛教各大聖地、佛像的美術特色…..

作者陳逸宏也是一樣對各地的宗教儀式興趣濃厚,但是等等,在台灣先好好學習吧

專訪《朝聖台灣》作者陳逸宏:如果什麼都知道,就不好玩了 – 迷誠品 (eslite.com)

某竊以南人好尚淫祀,而此邦之俗為尤甚,自城邑至村墟,淫鬼之名號者至不一,而所以為廟宇者,亦何啻數百所?逐廟各有迎神之禮,隨月送為迎神之會。
自春首便措置排辦迎神財物事例,或裝士偶名曰舍人,群呵隊從,撞入人家,迫脅題疏,多者索至十千,少者亦不下一千。或裝土偶名曰急腳,立於通衢,攔衛覔錢,擔夫販婦,拖拽攘奪,真如白晝行劫,無一空過者。
或印百錢小榜,隨門抑取,嚴於官租,單丁寡婦無能逃者。

陰陽人鬼不同途,鬼有何說,欲人之必迎?人有何見,知鬼之必欲迎?
凡此階游手無賴,好生事之徒,假托此以括掠錢物,憑藉使用,內利其烹羔擊豖之樂,而外唱以禳災祈福之名。始必浼響秩之尊者,為簽都勸緣之銜以率之,既又挾群宗室為之羽翼,謂之勸首,而豪胥猾吏又相與為之爪牙,謂之會幹。愚民無知,迷惑陷溺,畏禍懼譴,皆黾勉傾囊舍施,或解質舉貸以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