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電影自《中央車站》重映後,一連有機會看到幾部。這是第三部了,很巧的是配樂也是《中央車站》那位 Antonio Pinto 出手
片商相當有勇氣,應該沒幾個台灣人知道這位主人翁,而且片長還長達兩小時多,我們看多了美歐歷史人物的故事,林肯邱吉爾都讓我昏睡了。其他國家就很少關注到,「革命先鋒」說的是巴西 Carlos Marighella 的故事
1964年3月,巴西發生政變軍政府上台,本來承諾一年後舉行選舉,軍政府卻持續了 21 年。Carlos Marighella 發起個人反抗軍政府的行動,他認為體制內根本無效,他發起的是暴力革命,他的理想是類似越南古巴的勝利,現在的我老了,只覺得浪漫過頭
於是在電影中,他們的反抗運動十分艱辛,同志一直只有那幾個、無法擴展支持網路,而且一一被獵殺;在同志一一被抓獲,最後也收網至領導人 Carlos Marighella 身上,最後壯烈成仁;就像是格瓦拉離開古巴,想要複製古巴的革命成功經驗,解放南美洲,但是現實是很寸步難行的
Carlos Marighella 的理念應該是相當左,要取回民主,只有發動左派革命,不過革命政權上台後,集會自由跟媒體管控做得比軍政府還令人窒息,這點他不知道有注意到嗎?不管是古巴越南都是一樣,蘇聯中囯也不用多說。近年來的巴西政局,出身左翼的 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 失勢,現人在服刑中,而弟子曾經加入左翼游擊隊 Dilma Rousseff 也被彈劾下台,所以這部電影的初心,也許是因為巴西川普主政下的吐發鬱積心情的反映?
巴西軍政府時期的暴力壓制,已經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卻仍然是緬甸的現在進行式,本來打算要重返這個人民良善的國家,因為大瘟疫已經去不了,瘟疫大流行結束後呢?一樣不確定,當你知道他們曾經受過怎樣心酸痛苦的對待,你又怎麼能夠無視這些,面帶歡顏地遊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