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浪之舞——「摩蘭」的邊界移動

20-11-29-15-20-51-769_photo

年初在北美館看了阿比查邦的展覽,近年末則是有這場 หมอลำ樂 的講座,更不用說在花蓮遇到孔敬媽媽,在今年無法海外旅行的時刻跟泰國的緣分還是沒有斷

我很意外是這位剛退休回到東北家鄉的藝評家 Thanom Chapakdee 在這場活動的開場白。本來也都是期待對於 หมอลำ樂文化背景的認識,不過他從烏汶府的歷史,對於暹羅的抗爭歷史說起

烏汶府(อุบลราชธานี | Ubon Ratchathani) 原本是萬象王國的故地,後來被鄭信王征服,後起的曼谷王朝也繼承了這份「遺產」。在面對著中央吸納收編的過程中,曾經抵抗過,這段血淚的過去,我來到現場前從來不曉得,也沒預期會聽到

他提到了
「ผู้มีบุญ」「ผีบุญ」,我也是後來才聽出來,現場的翻譯英文很好,不過對泰國文化掌握不足,自然也無法翻譯出來

「ผู้มีบุญ」他解釋是「holyman 聖人 」,我想是有德之士、備受地方尊敬的人物所帶領的反抗吧,但是暹羅大軍鎮壓後,則是嘲諷地將有德人「ผู้มีบุญ」 稱之為有德鬼「ผีบุญ」

ทุ่งศรีเมืองเก่า 也是回家後才曉得的(不用苛責翻譯)
這個地方相當於曼谷的皇家田,在被吸納入暹羅的體系前,是當時政權行使儀式象徵的所在地。而暹羅就在這處罰反叛的人們

反叛的樣式種種:將代表暹羅的金翅鳥(Garuda,至今仍是泰國的國徽)的圖像,裝飾在武器上; 使用佬語依閃話去對抗中央的語言; หมอลำ 也是抵抗的一個 途徑

暹羅政權非常的中央集權,即使是現在,泰國的地方首長都是官派的

伊閃地區不愧是泰國異議人士社會運動者的大本營啊

กบฏผู้มีบุญ (ผีบุญ) – YouTube

2020_11_29 (35)

2020_11_29 (36)

2020_11_29 (37)

2020_11_29 (38)

2020_11_29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