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紅燈籠高高掛》之後,看過的中國電影就這部《盲山》在控訴中國女權侵害最有力、最沈痛了
受過大學教育的白雪梅,那天坐上車子後,渾然沒想到接下來的命運會是那樣,就像是菲律賓那部《男孩看見血地獄》一樣,不經意的一個動作人生轉了個大彎
《盲山》的故事是真實發生在現在中國的,中國的女性被拐賣到深山中山中的村子給討不到老婆的光棍做媳婦
原來在歷經了翻天覆地的文化大革命後,中國農村的舊社會還是依舊啊,傳宗接代的想法根深蒂固,不管怎樣都要留下香火的想法,才會有這樣的事情
電影開頭沒多久單刀直入,最怵目驚心就是,老父母竟然為了愚昧而成為加害人,協助他們的兒子強暴了無辜的女人。他們的臉上沒有罪惡,就只是為了要有種,老媽媽更是不斷地勸解這位被拐來的「媳婦」,他們絕非窮凶極惡之徒,但是確確實實幹了邪惡的事
白雪梅後來也只好受辱於那位粗魯無文的「丈夫」身體下,接著是一次次試圖逃離的故事,可惜一次次又失敗了……
2.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喜歡用諸如「儘管貧窮,他們的臉上卻顯露出知足的笑容」、「人窮心不窮….心靈富足」之類的字眼,我總認為天真過頭,他們浪漫化農村的貧窮生活卻不知道。旅遊只是短暫的停留,淺嘗則止總是會留住看到的美好的一面,要是長期生活的話,住慣大都市便利生活的現代人沒多久就想跑了吧
生活在大都市裡的人,往往在受夠齒輪般的生活後,對「自然充滿人情味」的鄉下充滿想像,尤其是不好到達的地方更是「原汁原味」!那些原先是農村卻充滿觀光客的地方已經太「觀光化」,看不到「真誠、滿足」的笑容了
果真如此?《盲山》在電影裡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農村也因為封閉,村民也同時是愚昧無知的
中國落入共產黨統治後,曾經發起了「上山下鄉」運動,熱情響應毛主席號召去到國家各個角落建設新國家的知青充滿抱負,可是大部份的知青最後還是回家了。儘管那是紅色中國的年代,大家也是鬧回家,另外一部《天浴》也提到了這段背景
3.
被拐騙到「天然純樸」的農村後,白雪梅的日子真是「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被粗魯無文的男人糟蹋、被逼迫農事幫忙,唯一可以說上話、有點文化是村裡的小學老師,可是後頭東窗事發
電影是她一直沒放棄的逃跑嘗試,觀眾的心也一直備受擺盪,從差一點成功卻因為沒錢坐車失敗、到寄望跟小學老師一起跑、到出賣身體換取車資…..最後到了鎮上──電影唯一不是那個村子的場景,還是功虧一簣
寄出去的信也始終沒有回音,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個村子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討到老婆不容易啊,大家多擔待幫忙點吧,這樣的人情味要說什麼好呢
在那個偏遠的村子裡,還有溺死女嬰的事情,女人的命運就是如此了
所有希望的種子都已經熄滅了,卻在不遠處點起了一盞燈
這是導演高明的地方,把觀眾的心都糾在一起,如果你不是電影裡一樣的村裡人或者沒良心的人,否則應該都希望能夠白雪梅成功逃離那個被拐賣的地方。期待而後失望,最後的希望卻始料未及地點起來了
4.
雪梅的老父親總算來到村裡救女兒了,跟著兩個警察卻還不保證美好的結果
即使我們「境外」的人總是對中國有著壓迫的國家機器印象,中國打壓維權異議者絕不手軟,但是電影裡的警察是很無力的。村委會總不希望這件事鬧出去,基層幹部就是土皇帝,天高皇帝遠管不著,也不是共產黨朝才有的事情
最終衝擊的場面,看似解決了一切,一切是非戛然而止,觀眾還沒意識到,電影就已經上工作人員名單了,但是衝擊依舊迴旋腦際
中國真的太大了,這樣的偏遠的、山裡的山裡的地方,如果不是電影我是不會知道的,對於國家門面城市的看板印象,大家都比較熟悉;可是也是同樣一個中國,偏遠的農村同時有這樣的事情。拐賣婦女、還有她們被逼迫生下來的孩子都是大問題啊,他們的環境就不好了,小一代能怎麼扭轉?甚或怎麼解釋他們的母親其實是被綁架來了,跟父親一點感情也沒有
一想中國應該有很多這種人,治理中國是個苦差事,党也真是頭大
台灣小小的也不乏有外配跟第二代教養的問題,至於中國…..
《盲山》要比劉德華出演農民的那部《失狐》要精采、震撼多了,張藝謀沒錯,劉德華終究還是無法演出農民的角色的,那部電影劉天王還是演他自己居多,他的普通話堪稱流利了,但是農民總是講土腔的吧。《失狐》當中依然致命的問題是,這類電影很少會對官方產生壓力,它只是讓觀眾感到雖然辛酸卻又溫馨這就夠了,引導民眾向政府施壓是危險的、要防止的。《失狐》是個淨化的版本,人口拐賣的議題,最多就是這麼呈現了
由於 Youtube 可以看到許多反響,這些回覆讓人更了解故事背景
可悲的是片子中的裴骄郑春丽真的是被拐卖的
全世界哪里都有恶事,唯独中国这样的制度 还在迫害中国人。
这部电影在谴责制度和 冷漠的中国人,距离鲁迅笔下冷漠的中国人过了一百年,中国人照样保持冷漠看官本色。
距离鲁迅先生笔下描写的看热闹的冷漠的中国人已经快一百年了,中国人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