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台灣上映過這部電影啊」,在看到二輪戲院的片單時,第一個反應是這樣的;而劇情簡介看起來是多麼的似曾相識,那不就是很多年前就玩過的 GTO 那套嗎?然後台灣也跟風拍了連續劇「麻辣鮮師」,電視上重播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學弟的學弟的學弟的學弟都看過並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新鮮事
於是走進去戲院看德式口味有什麼不一樣嗎?
坦白說還真沒有,電影的所有劇情都可以預測,混混代課老師進入學校後衝撞了保守的教育體系、他帶來的「教育路線」在對付德國小屁孩有用多了;而一路念上來的乖乖女老師對粗曠男怦然心動,讓這位混過的不良鮮師感受到有個家庭的安定值得追尋與留戀 ……
除了說德語外,電影跟好萊塢的製作沒啥不同,甚至在電影中的插曲有很美式的 rap (德語歌詞)或者就直接用美式流行歌,雖然本片教訓小屁孩還有男女主角的互動笑點甚多,可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比方說《初戀築夢101》、《熱戀年代》這樣的故事是每個人也看的懂得,但是影片裡還有許多弦外之音,種種反映了韓國社會的樣貌,可惜《不良鮮師》我不太能感受到這點,也許也是我對德國社會不夠了解
同場加映,看完電影後剛巧有人寫了篇批評台灣人眼中德國月亮比較圓的文章:
一大堆來德國玩個十天五天、旅遊打工過水一下
或是嫁過來找不到工作閒得要死的家庭主婦 忽然從老公或朋友那邊聽到點什麼
然後就滿懷天真的心想「喔!跟台灣不一樣欸,德國果然比較好」
然後上網像發現寶藏似的到處現 別人不知道 就跟風轉錄了幾百次
我很認同啊,我個人對於熱血無腦文相當的反感,實在是搞不懂為什麼有人只看到表面卻又沒有自知之明地大書特書各種「發現」。另一個台灣人特愛寫的就是日本了,可是真的如自言的喜歡日本,實在看不到他們學到了日本的職人精神,背後累積的大量閱讀所寫出的文字怎麼可能那麼表面跟淺薄,之於寫作要「命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