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坐了地鐵很快就到北陵公園站,地鐵擠滿了人,瀋陽的大城風貌跟丹東小鎮自是不同的多,我剛到瀋陽的時候,還沒感覺到這個城市會有這麼多人,但是坐到這早上發車的地鐵,人潮還真的是非常的多
瀋陽的觀光也做的很到位,只要地鐵低廉的票價(通常都是 RMB 2)就可以很快到市內的景點了,所以當初選這為順遊的城市真的是對的啊
清昭陵是皇太極的陵寢,這是來的第二個 UNESCO 世遺認證,呵呵,因為台灣太年輕,好像沒有世遺,或者因為不是聯合國成員的原因(搞分裂!!!)
(入口側的下馬碑,跟台南「全台首學」那座相符,如果不是滿清的關係,今天可能就沒有台灣問題了,台灣也許就是跟新加坡一樣的地方)
一進門還不是昭陵,要走一段路,我想我還可以走,看看公園景致,不過這上頭的數字,到底是 1.5 還 5.1 啊?
要真是 5.1 公里,那我真的要考慮坐車了
說起來皇太極也跟我們才去過的朝鮮有關係呢,滿州人崛起於東北之際,成為跟明廷可以對抗的政治勢力,而朝鮮半島的李朝便面臨著要倒向清還是倒向明的事大問題,後來因為李朝感念明萬曆年間的出兵相助,抵禦了壬辰倭亂,所以一直站在明朝這邊,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站錯邊」,導致了滿清的入侵,最後李朝皇帝謝罪,首爾因此現在還有一座「大清皇帝功德碑」,造型和赤崁樓還有這的碑相仿
所以在「抗美援朝」之前,中國歷史上已經有「抗倭援朝」的先例了
看到皇太極的塑像,又再想到中國歷史的矛盾之處,皇太極以蒙古為師,善用降將,為盲人找手仗的策略,果真讓中國再次亡於異族之手,皇太極所用的降將最有名也最有關鍵性的莫過於吳三桂了,吳三桂的「引清兵入關」從此也成為一個中國版的木馬屠城譬喻,是以自後留下賣國賊此般的萬古罵名,那麼在這裡所立的異族征服者塑像又是什麼含意呢?
越過隆恩門,總算到達皇太極長眠所在,這也是我第一次來到帝王陵寢,台灣還真沒這處
當然某個程度來說,將蔣介石那座「中正紀念堂」視為陵寢應該是沒問題的,因為那真的是整個仿造帝王規格蓋出來的啊,不過他的遺體還是浮厝在慈湖,前些日子吵過下葬的問題,後來又不了了之,是說真的好好安眠比較好,「浮厝」在風水上有此一說,是會影響到後人的
雖然天氣預報遼寧這幾天會是陰雨的樣子,我也做好打算,最壞就是留在旅館了,不過今天的天氣就轉好許多了,有好天氣拍照就是比較愉快,這天的心情跟照片要比在故宮時好多了,我一早也在故宮門口內補了幾張,不過因為昨天去過了,然後門票貴森森,所以就沒進去了,昭陵這的票比較便宜,照片還比較討喜,心情愉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