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自綠綠42「要學韓國可不可以不要慢半拍」
台韓之間不知怎的,要怎麼形容呢?就說「特殊國與國的關係」好了
網路上鄉民的反韓聲音很大,總是韓狗韓狗的在叫,可是當跑去電腦賣場時,LCD 螢幕又幾乎清一色的播放韓國的流行舞曲(以前是日本),電視上也不乏韓劇的播出。這真的很「特殊」
嫌韓族指出韓國人對台灣不友善,而台韓在科技業是競爭關係的,幫助敵人便是消滅自己,這樣的情緒在韓國宣布進入所謂「20-50」先進國家時,許多台灣人的感情被傷害到了
不知怎的,我對韓國的情結倒是很中性,台韓當初的斷交,說實話,韓國非常的不禮貌也不友善,但是當時年紀小,也沒什麼印象了,至於體育賽事時韓國所使用的「主場優勢」,受害者不僅台灣,韓國人的愛國心太過強大,不擇手段想要將獎牌留在國內,讓許多吃過暗虧的對手幹在心裡,最經典的就是 2002 的世足賽了,歐洲球隊一連串落馬的不甘情願
但也是這樣的愛國心讓韓國能夠在經歷外侮欺凌的歷史後,今日站立在國際舞台上吧,這一點我無法不肯定,這點要比比許多嘴炮一族強多了,從中國流傳過來編造的網路「新聞」,台灣人也不查照單全收,魯迅批判的精神勝利法到今天還是一個樣啊(那就是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一種)
不過綠綠42這篇從經濟財政的角度提供了一個反思的視角:不看還不知道,原來韓國的強大形象是那麼脆弱啊
韓國人一以貫之的面子情節比中國人還強多了,真的就是打腫臉充胖子啊
先撇除南朝鮮,提到他們北邊怪異的那個同胞,2000年自由派金大中的上台,推行的陽光政策使得兩韓關係熱絡起來,兩韓合作開發的金剛山觀光特區便是這個時期的產物,不過金剛山的營運在北韓軍人射殺南韓遊客後就進入停擺了,南方當然想要個說法,不過北方悍然拒絕,最後強要南方撤出。我當時就覺得怪,北韓的財政沒有崩潰已經很奇怪了,這個時候它是不是要看在錢的份上,向南方的「兄弟」低一下頭,而且將責任推到士兵個人就行了,但是北方「君子」固窮,也不願窮斯濫矣的強硬拒絕了,這是北方的一個案例,北方為了面子而留下來最有名的,應該是柳京飯店了,強盛大國理應是萬國朝晉,「偉大的領袖」治理下的國度豈不人心嚮往之地?但是事實是留下一個一直未完工的爛尾樓,近日可能可以完工,只是它的房間會住滿旅客嗎?
奉行社會主義(融合史達林主義、君主專制政體)的北方是這樣,南方在資本主義下則是另外一種的樣貌。矢志要昂首闊步的站在世界舞台,然而卻很諷刺的,韓國是先進工業國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韓國電影中不時有下層對上層的控訴,原來都是其來有自,電影反應了現實中財閥無法無天的坐大,人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韓國人好像只要看到國家強大,自己再怎麼受苦都無所謂的,在先進國家中很少有韓國匯率如此大幅度的波動,韓圜的貶值所造成的進口物資價格大幅度的上漲,讓許多民眾苦不堪言,而這樣週期性的金融危機其實根本就是自己造成的
愛國心愛到這樣子,台灣人好像也不用那麼受傷跟悲憤,真實韓國社會的人民過的根本就是大商社下的奴隸一樣生活啊,造船業的競爭力不是技術上的創新,而是勞動成本的縮減,約聘工也就算了,隨時解雇也沒問題,這種「競爭力」的基礎,台灣不學也罷
更何況台灣之所以有今日的發展,最重要的原因是用許多韓國人命換來的,如果單年沒有發生韓戰的話,怕今日早就是祖國的一部分了,當然在蔣政權底下也不是什麼好事,但是跟文革浩劫比起來,兩害相權取其輕還算是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