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元朝

More about 圖說元朝

因為民族大義的原因,蒙古人在中國的統治,歷史教科書上描述的非常的簡略,這樣的情形不只在台灣(中國應該也是吧),在俄國也是如此,蒙古在後者更統治了兩百多年之久,這種末齒之痛,俄國不願提起也是

看完這本總算有些認識,沒在教科書詳述也許是件好事呢,因為蒙古人的名字真的不太好念,更何況記下來了

本書圖文並茂非常豐富,雖然說有些感覺好像沒有很相關,不過也是目前看到最多資料的一本了。我大致注意到一些地方:


1. 蒙古治理的國際風格

中國向來以天朝自居,如此的自我中心,使得中國認為「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不假外求,這樣的自我中心主義在唐朝才有了轉變,唐室由於跟外族有血緣關連,沾染了草原民族的豪邁之情,連帶使得社會風氣開放許多

另一個比較有國際色彩的就是根本外族所建立的元朝了,太祖成吉思汗時便重用契丹人「治天下匠」耶律楚材;元朝在世祖忽必略經營漢地,發動滅宋戰爭時,便重用了許多「漢臣」,漢人的土地畢竟還是漢人比較瞭解(不過史書好像還蠻中性描述這些「漢臣」的,要說是一字之差的「漢奸」,說實話也未嘗不可),只是在王文統牽連李儃之變後,忽必略才有所轉變。元代還重用回回人主掌財政、制訂星曆,清真寺在中國境內大量的建造也在這個時期,此外還留下了尼泊爾匠師設計的佛塔:於今的妙應寺白塔

2. 政治內部傾軋不斷

蒙古在草原時代採用忽里台推舉大汗領導人,使得權力繼承人陷入不穩定,領導人之爭白熱化。王朝時代採用嫡長子制度也沒能避免內爭消耗,「天曆之變」、「南坡之變」便是其中大著,後期更有五年換五帝之事,元代一朝也不過十位皇帝

3. 蒙元延續至今所留下來的影響

省或「行省」,由「行中書省」而來,當初僅是中央的派出機關而已;元至元年間封天妃,使得媽祖從地方信仰轉變成國家官方信仰;帝師八思巴讓吐番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度;對「新疆」、「西藏」的經營,也讓這兩塊最不像中國的地方,至今仍是紛擾不斷(在雲南的大理國也是蒙元打下來的基礎,只是此地民族比較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