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真的是地大物博、人才濟濟,這個「探索朝鮮」的博主真的是個「朝鮮迷」,在別的地方打著燈籠也很難找到的一種生物
中朝關係的歷史糾葛從王朝時代到共和國從來沒有斷過,最近的一次就是「抗美援韓」戰役,當時領導人的一個兒子還陣亡在異地,可知中國志願軍是犧牲多麼慘重,也由於中國的出軍介入,讓朝鮮戰場的情勢急速逆轉,本來有望一統朝鮮半島的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在幾以兵臨鴨綠江口時又退守到38度線,這條停戰線也形成至今朝鮮半島兩個分裂國家的國界線,中朝關係在當時可說是唇亡齒寒(可也想不到朝鮮戰場上這樣兩個可說打過仗的國家會在多年後從乒乓求開啟序幕談判建交),全世界最能說跟朝鮮是兄弟之邦的國家應該就是中國了,他南邊同文同種的還沒這麼親呢,如果不是中國當時的介入和日後的扶植援助,朝鮮這個國家還會存在真的還是一個問題(台灣也意外的因為韓戰這場戰役的關係轉危為安,蔣政權的軍隊基本上應該是擋不住要渡江的共軍的,保衛台灣的鬼話聽聽就好)。
不過即使是這樣,新一代的中國年輕人對他們這個「兄弟之邦」還是很陌生,去年世足盃由於朝鮮暌違多年的亮相,又使得許多人對他的神秘面紗感到興趣,韓寒當時寫的〈亞細亞的孤兒〉可以說是代表作,近一代的中國人對於這個國家感覺到還是很陌生的。
而上一代的人則是活過朝鮮電影、朝鮮歌曲風靡全國的年代,我的最初印象是來自顧長衛的電影【孔雀】裡的一段,張靜初飾演的姊姊為了生存抑或逃離那個庸常的小鎮,她去認了個乾爹,這個乾爹也因為年老孤單所以一拍即合,他還在姊姊的面前放下身段跳起了朝鮮舞蹈….在這個博客也有提到這一段,實在不看也不知道朝鮮的文藝在當時是許多中國人的兒少記憶一部份。現在中國電影的進步實在很難也不能在朝鮮人民面前放映吧,真的差距太大了,那樣的大製作即便台灣也遠遠不如啊
因為這樣的關係,中國人民對於朝鮮的興趣是比哪個地方的人都來的大,舊一代的人可以去那找尋過往的中國印象,畢竟朝鮮跟好久以前的文革時代實在太像了,尤其是搞領袖崇拜這一套,金氏家族根本朝鮮的神啊;然後新一代的人可以去體驗父祖輩的歲月,他們許多人一出身就已經進入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年代了,那個社會主義的年代連都沒搵過,朝鮮真的就是中國歷史體驗館啊~在中國官方的開放旅遊下,應該會有更多的陸客來到朝鮮,老大哥的這記出手對朝鮮的經濟收入挹注很大,中國觀光客的到來不知道會不會讓朝鮮人民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並進而帶來改變,在官方強制管控之下可能還是很困難(台灣對於陸客的印象好像對祖國不多的好感拉的更遠,更覺得我們哪是一家人),不過中朝邊境的黑市交易、走私生意(殺頭生意總有人作)還是開了一個機會之窗
金正日的時代也將過去,金正恩的時代不知道會是怎樣?平心而論,金正日可能是個過爽爽的朝鮮皇帝(不過這個國家,教育醫療都是免費的),但是他並不蠢,朝鮮雖然貧困,但是以小事大在六方會談周旋各大國之間,竟然時能夠成為大贏家,這個領導人不能不說他有兩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