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韓國有塊跟赤崁樓福康安平台民亂相似的贔屭石碑,這塊碑叫「大清皇帝功德碑」
http://blog.daum.net/heart2008/4172291(是不是很像呢?)
這個碑名,雖然名為「皇帝功德」,不過對於韓人應該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真的是類似「平亂」後所立的石碑
歷史故事從 丙子之役/丙子胡亂 說起,維基寫得很清楚,大意是說朝鮮夾在明朝和後金之間,以一小國服事兩大強權,但是站錯邊站在漢人這邊,所以皇太極不爽討伐,打到朝鮮皇帝三跪九叩謝罪,然後親明誤君的臣下都交出來給清軍送去吃便當
不意外,以韓人的激烈性格,在日後站起來後,這塊屈辱的石碑被以埋沒土中拒絕接受(不過沒被搗碎真的有點出我意料),卻又因為水災的關係重現天目,韓國人認為要面對自己曾經的恥辱所以也不埋了特意保存
然後中國人不知怎麼,特愛反韓:「莫名,我就仇恨你」 ,還有人因為此碑來卑視韓國
拜託,說實話,清朝入主漢人中原,根本對漢人來講就是亡國啊,韓國為啥會被立下這個碑,這跟漢人的明朝因為太弱無法救援朝鮮有關,這種事情也算是一種榮耀?
朝鮮當然最弱,夾在兩大之間,也因為歷史上的屈辱感(包括日後的日本併韓)所以特意積極向上,這種補償當然現在看起來已經算有點過渡補償了,但是也好歹比中國式的造謠生事要來的有出息,魯迅說的精神勝利法到現在也還是啊
你說韓國歷史教科書怎麼的,對哪個國家而言,每個國家的歷史教科書都是謊言啊,只是為了要建造一種國家的神話罷了,元清的異族統治就不屈辱?歷史教科書還不是寫元朝版圖有多大多大的, 那是跟漢人有什麼關係;至於清朝的版圖雖然沒元這樣誇張,但是後來的中華民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版圖都馬算是承繼清人打下的,西藏、新疆就是啊,清人作為一個草原上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不僅統治多數族群的漢人,而且還束縛其他的少數民族,蒙古、藏人、回人,其實真的還蠻厲害的
碑文如下(銘文真不好念,不過前面有連結簡單解釋過了)
大淸崇德元年冬十有二月 寬溫仁聖皇帝 以壞和自我 始赫然怒 以武臨之 直擣而東 莫敢有抗者 時我寡君棲於南漢 凜凜若履春氷而待白日者 殆五旬 東南諸道兵 相繼崩潰 西北帥逗撓峽內 不能進一歩 城中食且盡 當此之時 以大兵薄城 如霜風之卷秋蘀 爐火燎鴻毛 而皇帝以不殺爲武 惟布德是先 乃降勅諭之曰 來 朕全爾 否 屠之 有若英馬諸大將 承皇命相屬於道 於是 我寡君集文部諸臣謂曰 予托和好於大邦 十年於茲矣 由予惛惑 自速天討 萬姓魚肉 罪在予一人 皇帝猶不忍屠戮之 諭之如此 予曷敢不欽承 以上全我宗社 下保我生靈乎 大臣協贊之 遂從數十騎 詣軍前請罪 皇帝乃優之以禮 拊之以恩 一見而推心腹 錫賚之恩 遍及從臣 禮罷 即還我寡君於都城 立召兵之南下者 振旅而西 撫民勸農 遠近之雉鳥散者 鹹復厥居 詎非大幸歟 小邦之獲罪上國久矣 己未之役 都元帥姜弘立 助兵明朝 兵敗被擒 太祖武皇帝 只留弘立等數人 餘悉放回 恩莫大焉 而小邦迷不知悟 丁卯歳 今皇帝命將東征 本國君臣 避入海島 遣使請成 皇帝允之 視爲兄弟國 疆土復完 弘立亦還矣 自茲以往 禮遇不替 冠蓋交跡 不幸浮議扇動 搆成亂梯 小邦申飭邊臣 言渉不遜 而其文爲使臣所得 皇帝猶寬貸之 不即加兵 乃先降明旨 諭以師期丁寧反覆 不翅若提耳面命 而終未免焉 則小邦君臣之罪 益無所逃矣 皇帝既以大兵圍南漢 而又命偏師 先陷江都 宮嬪王子曁卿士家小 倶被俘獲 皇帝戒諸將 不得擾害 令從官及內侍看護 既而 大霈恩典 小邦君臣及其被獲眷屬 復歸於舊 霜雪變爲陽春 枯旱轉爲時雨 區宇既亡而復存 宗社已絶而還續 環東十數千裏 鹹囿於生成之澤 此實古昔簡策所稀覯也 於戯盛哉 漢水上流三田渡之南 即皇帝駐蹕之所也 壇塲在焉 我寡君爰命水部 就壇所增而高大之 又伐石以碑之 垂諸永久 以彰夫皇帝之功之德 直與造化而同流也 豈特我小邦 世世而永賴 抑亦大朝之仁聲武誼無遠不服者 未始不基於茲也 顧搴天地之大 畫日月之明 不足以仿彿其萬一 謹載其大略 銘曰
天降霜露 載蕭載育
惟帝則之 竝布威德
皇帝東征 十萬其師
殷殷轟轟 如虎如豼
西蕃窮髪 曁夫北落
執殳前驅 厥靈赫赫
皇帝孔仁 誕降恩言
十行昭回 既嚴且溫
始迷不知 自貽伊慼
帝有明命 如寐之覺
我後祗服 相率而歸
匪惟怛威 惟德之依
皇帝嘉之 澤洽禮優
載色載笑 爰束戈矛
何以錫之 駿馬輕裘
都人士女 乃歌乃謳
我後言旋 皇帝之賜
皇帝班師 活我赤子
哀我蕩析 勸我穡事
金甌依舊 翠壇維新
枯骨再肉 寒荄復春
有石巍然 大江之頭
萬載三韓 皇帝之休嘉善大夫禮曹叅判兼同知義禁府事 臣呂爾徴 奉敎篆
資憲大夫漢城府判尹 臣呉竣 奉敎書
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 臣李景奭 奉敎撰
崇德四年十二月初八日立
如果有去首爾的機會,很希望能夠親眼一見